谈谈本地人歧视丨"本地人"到底输在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一、

      时代不断叫嚣着快速发展着,四通八达的路网、愈发安全快速的交通工具连接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区域,大学的扩招加上国内各省市对于人才储备的重视,各类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层出不穷,在人才领域大有抢夺之势,而随着人们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的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到一个新的城市,体验新的生活,了解新的文化,甚至就此改变往后的工作生活区域融入陌生的城市。

二、

      几个月前,我对于地域歧视这个词的概念仅仅涉及:A地区对于外来人员的排外行为,或是大部分人对其他某一区域人员的偏见,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外来人员对于“本地人”的歧视也在逐渐滋长,尤其体现在人员招聘上。

三、

      我最近新入职了一家公司,公司不大,总共十几个人,但是清一色的不是本地人,且存在较为严重的本地人歧视,作为公司里唯一的本地人,这种偏见即使在我的面前也豪不掩饰,而对于招聘的潜条件也是不要本地人,但是蚂蚁洞里毕竟蚂蚁多,完全杜绝本地人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是潜条件,而我就是那一只蚂蚁。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慢慢的会发觉他们的这种偏见并不针对于个人,而是对于固化在印象中的那一群人。

四、

      而这种歧视似乎不仅仅存在于一个地区,在许多二三线城市,甚至一线城市的某些企业中,都充斥着各样的本地人歧视,而评价无外乎就是懒散、吃不了苦,稳定性差等问题。那么我们“本地人”到底是如何造成别人的这种刻板印象的呢?我们究竟差在哪里?针对于这些问题,从现公司人员的说法及个人的观察,总结了以下三点:

    ①.人员基数大,人品素质良莠不齐导致的思维固化。

      在地区范围内,本地人人数相对较多,人品素质的良莠不齐,在人口基数大接触多的情况下,那些不太好的习惯会被固化在本地人身上,而即使是外来人员拥有同样的毛病只会被认为是个例,因为未有大量的佐证证明。

      ②. 生活压力相对较小,导致的不稳定性

      本地人相较于外来人员拥有更安适的生活环境,大部分的本地人因为家庭原因无需担心吃住问题甚至后续的工作安排,所以在重新选择并开始另一份工作的问题上所顾虑的问题相对较少,放弃工作的的成本较低,相对吃苦的能力就降低了。

      放弃我的上一份工作,是在工作强度大大增加,管理制度愈发苛刻,工资水平却未有提升的情况下,当时公司里怨声载道,几乎每个人都有思考及谈及辞职的问题。而最后仅仅离开了30几个人,坚持下去的人原因无外乎是有房贷要还或是房租未到期需要生活等非常现实的原因,而这些原因从本地人的角度出发,顾虑相对较少,在离职了的30多人里80%是本地人或是已经在本地定居、结婚的,相对而言无顾虑的人。这也容易让他人形成一种本地人吃不了苦的固化印象。

      ③ .慢节奏的生活习惯与快发展的企业文化间的互斥

      其实本地人歧视大都出现在二三线城市,这类城市拥有相对较大的发展空间,而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我们已经习惯了慢慢生活的节奏,相对于愿意在陌生城市打拼的外地人而言竞争力略显不足。

      我的现任老板曾经说过,他不喜欢本地人是因为之前公司刚起步时在本地人身上吃过了太多的亏,这家公司成立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之前合作过的本地供应商大都无法接受临时的加班要求及一些听起来比较麻烦的事情,即使增加报酬也不愿意占用自己的私人时间。

五、

      其实抛开第一点外在因素,似乎本地人真的不占什么优势,当然这无法一概而论,努力工作的人也不在少数,而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但作为本地人,我们或多或少仍是有一些区域烙印,这种烙印是由于身边人大都存在而无法被发觉的小毛病,我们以为的常态,却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问题。欢迎补充。

六、

对于工作,我们胜在对这个城市的熟悉感却也输在了这份熟悉感,熟悉使人安逸,却也是自我放纵的温床,像温水煮青蛙般,安适又死气沉沉,而发现问题往往是改变的开始。

最后,希望我们都不要因为安适而丧失了去往更高处的决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