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妈妈生病‘轻松筹’,而我一分钱也不想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前几天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同村老乡发出一个水滴轻松筹,点进去一看,原来是我一个初中同学发出来的。

原来她妈妈前段时间发现患有帕金森,经过治疗已经花了五万,后续动手术还需二十五万,逼不得已,只得在水滴筹上求助大家。

我点开了捐款页面,正想也出一份力,想起了一些事,决定还是再考虑一下吧!以前,哪怕不认识的,也会捐上十几二十块。经过这一两年,发现这其中并没有那么简单。

去年我有一位同学,也是她爸爸心脏衰竭,需要做搭桥手术在水滴筹上面筹款。虽然在学校跟她并不熟,但是出于同学情,我捐了款,还好心地帮她到处扩散。她当时对我可能比较感谢,我们便加上了微信。聊着聊着才知道,她爸爸家才在我们镇上买了房子,四室两厅的。他们所买的那个地方我们也知道,怎么也要二十来万吧!而我们镇上一般家庭条件都是买的三房二厅的。她说跟她老公也买了车,她正在准备考驾照。还说过年要开车回家,约我到她家里去玩。

后来看看她朋友圈,发现她在发出‘ 轻松筹 ’近半年都是到处去玩的照片,还有各种做眉毛修指甲的。生活丰富多彩!一点也看不出来很拮据的迹象!比起她来,自己买个水果都要比较半天,感觉都掉价了一大截,相比之下,自己生活水平都还不如她呢。想起自己前不久都在为她的遭遇感到同情,比起智商,真该同情一下自己才对。

当然,回去后我也没去她家里玩。见了一面,聊了几句,感觉自己层次都赶不上她,没有什么话说。

再说说这次的这位同学吧!虽然最近很多年没有联系了,不知道她改变了一些没?但我记得在我们刚初中毕业时,那时技校组团同学们去打暑假工。都是来自农村,刚出社会的我们手上都没什么钱,我那时早餐只敢买馒头吃,水果除了打特价的,其他都不敢多看几眼。而我这位同学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没多久,家里带的钱很快就花完了。然后就跟老师借。上班没有一星期,就跟老师借几次钱了,后来还跟我借了一次。后来吃不了苦,没干十天就回家了,这些借的钱也从没提,也没还过。

我发现,现在越来越不能理解现在的一部分年轻人了,花钱如流水,没有一点风险意识。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还给自己找了一套高尚的生活理论,美其名曰:“意外和风险,不知道哪个先来临,享受要趁当下。有病也不怕,反正小病有医保,大病可以筹款”!

所以肆无忌惮地消费,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观念。真到了家里人有大病的时候,‘轻松筹’的往往很多是那些生活过的滋润的,而捐款的反而是平时省吃俭用,舍不得花钱的人。因为他们深知生活的艰难,懂得没钱看病的无奈!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水滴筹 ’给千千万万困难家庭送去温暖得同时,也让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钻了空子!

打开这位同学的筹款记录,发现现在捐款的人少了好多。记得前几年前,几十万的筹款都能筹到一二十万,而现在,从筹款到结束也就两万来块。看来很多人也参透了其中的猫腻!再看看帮忙转发的亲友,几个直系血亲的侄女也就捐了20块。我怀疑是不是亲戚都知道底细,所以捐得也不多,继而转发让不明情况的人捐吧!

我想,作为我们这代人,是该好好看看自己脚下的路了。

上有老、下有小。再也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时候了。不能光望着眼前的享受,应该多贮存一些为家人承担风险的能力。不期待为社会出多少力,至少不要等父母老了一生病就去‘ 轻松筹 ’。

同时,我觉得️有爱心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面对‘轻松筹’,是否捐款也要看情况而定。应该给钱捐给那些更需要的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