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育心理学有关原理阐明如何在教学中切实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一、

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地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进行主动的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

二、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1、智力  一般来说,创造性似乎需要中等以上的智力,但创造性与智力不成比例。智力是大脑的功能,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综合,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方面。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它保证人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

2、人格因素

在人格的各种特质中,责任心、自信心、独立性、宽容性、坚韧性和合作精神等对创造性是最为重要的。

3、环境因素

家庭因素——可以促进或抑制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孩子的创造力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学校环境——教师素质(民主型、有一定的人文和哲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创造才能、在课堂上实施特殊的创造方法和技能的老师)、课堂气氛、同伴关系

社会文化——倡导鼓励独立性、创造精神,主张男女平等的民主型社会文化背景中,个体创造性普遍发展较好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

1、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1)独立思维品质——大胆而合理的怀疑;增强其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培养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

(2)发散性思维品质

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3)想象力

保持和发展好奇心;拓宽知识面

2、优化教学过程

(1)、改进教学方法  采取双向教学法,提倡课堂讨论,开设研究型实验,采用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法

(2)转变传统教育中的考试观念

考试的内容转变为考核捕获、处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素质教育相协调,有利于人才全面成长和发展的现代化的评价体系。

(3)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等方法的培养训练为主,多种具体知识的传授为辅。

(4)加强课堂讨论  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际创造经验和体验。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制作活动

(6)建立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施目标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