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有多久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1

1.中国新野有多少人

新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心,号称“百里平川”,与湖北省襄樊市接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三国历史文化名城。

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部落,西汉初年置县。这块富庶美丽的土地,造就了邓禹、庚信、岑参等历史文化名人。

三请诸葛、火烧新野等三国故事使新野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新野,经济发展,事业进步,社会稳定,政通人和。

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辖8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98万亩耕地,76万人。 县城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区20万人。

是全国对外开放县、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城镇化建设重点县、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秀县,新野正由平原农业县崛起为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 近年来,新野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集群化,集群经济品牌化”的发展思路,以建设“全国棉纺织基地县、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全国优质肉牛基地县”为目标,着力培育棉纺织、蔬菜、畜牧三个支柱产业,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县域经济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新野工业有棉纺织、食品、光电、化工、建材等五大优势行业。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6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以上。

主导产品有优质棉纱、高档服装面料、高标号水泥等。培育壮强了棉纺织产业集群,拥有纱锭120万锭,织机6000余台,年织布2亿米以上,年市场交易量75亿元,成为鄂豫皖毗邻区域性棉纺织产业中心。

龙头企业新野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于2006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居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前20强。产业聚集区建设步伐加快,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占地13平方公里的全省首批纺织产业集聚区,占地6.3平方公里的中原肉牛生态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打造了县域产业发展的平台。

以康师傅嘉元食品公司、科尔沁牛业南阳公司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新兴的光电产业活力倍增,以南阳新新光电公司、鼎泰电子公司等投资超亿元骨干企业为引领,建成投产了近10家高新技术项目,全县的工业结构日趋优化。

新野农业有蔬菜、畜牧、棉花三个支柱产业。培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蔬菜常年种植面积44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20.6万亩,规划建设了8万亩的蔬菜产业科技园区,有18个蔬菜品种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引进了台湾康师傅脱水蔬菜加工企业,县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为全国151家定点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之一。

畜牧业主导品种为皮南杂交肉牛,年肉类总产量12万吨。引进了内蒙古科尔沁牛业战略合作伙伴,并以此为依托,加快建设中原肉牛生态产业集聚区。

棉花种植面积38万亩,是全国棉花百强县和河南省十强县,“银鹏”牌棉花位居全国十大品牌棉花之首。另外,年产小麦25万吨、玉米7万吨、花生及其它油料18.5万吨。

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全国产粮大县和生猪大县。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食品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新野城乡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围绕打造“水城、绿城、纺织名城”,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提升新城区建设水平,配套完善基础设施,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三里河景观带、新体育中心、文化广场、汉城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中心城区全天候供水,污水收集系统实现全覆盖,城市宜居度不断提高。

新野交通便利,能源充足。距南阳、襄樊机场各60公里。

距焦柳、宁西铁路各30公里,二广高速公路、省道103线、244线、335线在县境内交汇,高等级县乡公路和村村通油路四通八达,形成了城乡一刻钟快捷交通圈。110KV输变电站4座,220KV输变电站1座。

境内水资源充沛,唐河、白河、湍河、刁河等八水竞流,是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全县现有大量的轻工业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源丰富。

新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体系完备,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职员工1万人,在校生14万人。

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县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900余张。建成县级体育中心。

县乡村广播电视实现了同缆传输。是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科普工作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民政工作先进县、殡葬改革先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村民自治模范县和全省“普九”教育先进县、计划生育一类县、 *** 访稳定先进县、基层党建先进县。

新野将以被河南省 *** 确定为推进城镇化进程26个重点县为契机,以建成豫西南以纺织轻工为主的商贸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载体。 新野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国内外客商,在办理证照、土地征用、水、电、路三通等方面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勤劳智慧的新野人民将用双手和汗水缔造“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全国皮埃蒙特优质肉牛大县”,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2.请教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历史沿革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新野郡,新野县属南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县内置新州,治所在今沙堰镇古城村,是年废,新野县归邓州。唐乾元元年(758年),废县为镇,属穰县。

宋、金因之。元至元二年(1265年),复置新野县,属邓州;至元八年(1271年),随邓州属南阳府,明、清因之。

民国3年(1914),新野县属汝阳道。1928年,道废隶省。

民国21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7年12月新野解放,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区。

1949年4月,属河南省南阳专员公署。1968年5月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

1994年11月州属南阳市。 1947年全县设6个区下辖158个乡和7个街道办事处。

1950年,改设为7区辖174个乡。 1958年8月建立公社,公社为政社合一体制,全县设9个公社,下辖142个生产大队。

1963年增设城关镇,全县为9社1镇。 1975年4月,增设前高庙、上港、王庄、樊集、上在5个公社,全县为14个公社(含航运公社)l个镇。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改生产队为村民小组。1985年12月,沙堰乡、新甸铺乡、王庄乡改为镇。

1994年歪子乡改为镇。1995年,施庵乡改为镇。

1996年10月五星乡改为镇。至此全县面积1062平方千米,人口72.9万,设7镇7乡,下辖7个居委会、257个村委会,2973个村民小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629106人,其中:城关镇59208人、五星镇43956人、王庄镇26625人、施庵镇53135人、沙堰镇40823人、歪子镇55997人、新甸铺镇51239人、城郊乡82330人、漂河铺乡42654人、前高庙乡34021人、樊集乡24516人、上庄乡40515人、王集乡39722人、上港乡34365人。 2001年9月溧河铺撤乡建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新野县辖9个镇、5个乡:城关镇、王庄镇、沙堰镇、新甸铺镇、五星镇、施庵镇、歪子镇、溧河铺镇、王集镇;城郊乡、前高庙乡、樊集乡、上庄乡、上港乡。 2006年,根据豫民行批[2006]5号和宛政文[2006]66号文件精神,新野县撤销城关镇,设立汉华、汉城两个街道办事处。

汉华街道管理7个社区居委会,汉城街道管理9个社区居委会。

3.历史上新野出过几位皇后

1.阴丽华(公元4—64年),东汉南阳新野(今新野县)人。汉光武帝刘秀皇后,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德皇后。其美貌出众,贤而有德。早年刘秀曾立下誓言:“娶妻当得阴丽华”。

2.邓绥(81—121),新野人,高密候邓禹之孙女,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皇后。

3.邓猛女(?—公元165年),汉桓帝刘志皇后(《后汉书·梁冀传》中作邓猛),南阳新野人。曾祖父邓禹,东汉开国元勋,任大司徒,拜太傅。父邓香,官郎中,和熹皇后邓绥的侄孙女。公元159年被立为皇后。

4.谁知道新野县名字的由来

关于新野建县时间与县名由来考 新野建县始于何时?明嘉靖《邓州志》、清康熙《新野县志》均记为西汉初年。查《河南省区县沿革简表》:秦置南阳耶, 辖县无新野。《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郡辖县三十六,始有新野县名。《历代地理沿革表》(光绪二十一年春二月广雅书局刊, 陈芳绩撰)注:新野为汉县,属南阳郡。《辞海》(1484页)新野条注:古县名。西汉置。 可见新野建县时间,在汉而不在秦, 确系无疑。但建于西汉何时,没有确切记载。后查《史记》、《西汉会要》、《两汉博闻》、《元和郡县志>;》、《河南通志》、《大清一统志》等史志典关于县名之由来,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定论。经访问考查,大致有五种说法:

一日:在远古时期,新野境域为沼泽之区,以后逐渐成为陆地,蔓草盈野,后经开发,成为良沃。建县时,改“薪”为“新”,名为新野。

一曰: 据《水经注》称:淯水枝津分派, 陂水所溉,咸成良沃,又有豫章、邓氏等陂,盖地为良沃, 故以新野为名。(见民国20年(1931年)出版的《今县释名》,柯昌泗著)。

一曰: 新野的含义是新形成的田野。远古时期,南阳盆地据说是个湖泊, 新野正处在湖底。盆地周围的山岭, 由于长期的风化和流水冲刷, 致使湖泊逐渐淤积,最后只剩湖底是片积水区。大约到了战国时期,这处湖底也形成了新的平原。西汉置县,谓之新野。(见198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名漫录》,尚景熙著)。

一曰: 新野县名的由来可能与新都有关。新都即今王庄镇的九女城。在汉代曾屡为侯国……因新野城位于新都邑西20公里,《尔雅》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县名新野,即新都之野也。

—曰: 新野早在春秋时已为封邑, 称“蒸野”。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的兴修,蒸野一带的土地得到灌溉, 皆成良田,从而人口增加,气象更新, 西汉初新建为县时, 遂称新野。以上诸说,从地形地貌、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政治演变等角度进行探讨分析,均有道理,但都属意析而缺乏实据,待再查再考。

5.河南省新野县

新野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中原经济区西南门户、豫鄂两省交界地带,南阳盆地中心,北依南阳、洛阳,南接荆门、襄阳,自古为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水陆交通要冲。

新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新野在新石器晚期形成部落,春秋时封邑,西汉初年置县,是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蜀汉政权的发祥地。

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新野,访邓禹,收岑彭,光复汉室社稷;三国时期,昭烈帝刘备屯兵新野,请诸葛,聚民心,奠定蜀汉基业。新野是国务院确定的三国旅游线景点县,现存汉桑城、议事台等名胜古迹和汉代画像砖、明代玉杯等国之瑰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