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地阔而民居鲜少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7

1. 此中地阔而居民鲜少,常欲人来居而不可得,敢不容邪,翻译

翻译:这个地方(穴中秘境)土地宽阔但是居住的人却很少,常常想要人前来居住却没有人来,怎么会容不下他呢。

此句出自《穴中人语》,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属于文言文体裁,讲述一个姓杨的三兄弟与一位老人在一个洞穴中的所见所闻。

拓展资料: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高兴的样子,人们都在一起住。到了一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来这里住,能够容留他吗?”

(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有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真的要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地是按照各家的人数分给他们土地,用来耕地养蚕,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

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将近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穴中人语

2. 崔子忠文言文翻译和答案

【原文】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境,时经营以寄傲;更善貌人,无不克肖。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人或尤之,笑曰:“交游盛而朋党立,东汉之季可鉴也。”后果有以复社植党者,其识力过人如此!所作诗歌古文词,人鲜知者,徒知其画耳。董文敏公尝谓其人、文、画,皆非近世所常见。(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译文】

崔子忠,字青蚓。他的祖先是山东平度州人。崔子忠在州府县学读书时,(家境)很贫穷。他写的文章很奇崛深奥,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他)很洒脱地放弃科考离开了。住的地方都是柴门土墙,(但是)洒扫得很整洁干净;冬天穿一件粗布袄,夏天穿一件葛布衫,(他的)妻子也是(穿)平常的粗衣布袄,很勤勉劳作,(他的)三个女儿也能读书识字;虽然没有可以保证一日三餐的生计,但他很愉快。他善于作画,(常常)画一些与世隔绝之地的绝美之景,经常借助不俗的匠心来寄托傲世之志;更善于画人物 *** ,没有不逼真的。当时身份尊贵的人,大多愿意与他交往,(但)他总是逃避不理人家。他不喜欢饮酒,两三个老朋友也是以文字交往,一起聊上一整天也不离开。很多士人从各地赶来,都仰慕他的为人,(但他)大多推辞不见。有人责怪他,他笑着说:“交往的人太多太密切就容易被视为私结朋党,东汉末年的历史可以借鉴。”后来果然有以搞“复社”建立党派的,可见他看问题的能力就是如此过人!他所作的诗歌古文,很少有人知道的,(大家)只知道他的画而已。董其昌(谥号文敏)先生曾经称他的为人、文章、绘画,都不是近代以来所常见到的。

3. 文言文翻译

《天工开物》《陶埏第七》 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

【原文】 宋子曰:水火既济而土合。万室之国,日勤千人而不足,民用亦繁矣哉。

上栋下室以避风雨,而瓴建焉。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而城垣雉堞,寇来不可上矣。

泥瓮坚而醴酒欲清,瓦登洁而醯醢以荐。商周之际俎豆以木为之,毋亦质重之思耶。

后世方土效灵,人工表异,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岂终固哉?【参考译文】 宋子说:水和火、土结合起来以后,(就可以造成陶器了)。

有一万家人口的国家,每天用一千人来做陶器都不够用,老百姓所用的陶器也够多的了。上面用房粱建成房屋来躲避风雨,在屋顶加上瓦片。

王公大臣设置险要地势、形势来固守自己的国家,建成的城墙,敌人来侵犯的时候不能容易地上来。泥制的瓮坚固,而醴酒以清澈为美;瓦当洁净,而把醯醢作为素祭(无酒肉作贡品的祭祀)。

商周之际的时候俎豆等盛器都用木做成,莫非也是看重质重的想法吗?后世则用土造物来仿效神灵,人工制作器物的表现不同,陶器渐渐成为人们看重的高雅之器玩,(是因为)在陶器里面有素肌玉骨的形象。这样的器玩掩映在几案上或筵席上,文明之象可以掬玩把玩,难道不能这样到最终境界吗? ○瓦 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百里之内必产合用土色,供人居室之用。凡民居瓦形皆四合分片,先以圆桶为模骨,外画四条界。

调践熟泥,叠成高长方条。然后用铁线弦弓,线上空三分,以尺限定,向泥{一个}平戛一片,似揭纸而起,周包圆桶之上。

待其稍干,脱模而出,自然裂为四片。凡瓦大小古无定式,大者纵横八九寸,小者缩十之三。

室宇合沟中,则必需其最大者,名曰沟瓦,能承受淫雨不溢漏也。 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窑中燃薪举火,或一昼夜或二昼夜,视窑中多少为熄火久暂。

浇水转泑(音右)与造砖同法。其垂于檐端者有滴水,不于脊沿者有云瓦,瓦掩覆脊者有抱同,镇脊两头者有鸟兽诸形象,皆人工逐一做成,载于窑内受水火而成器则一也。

若皇家宫殿所用,大异于是。其制为琉璃瓦者,或为板片,或为宛筒。

以圆竹与斫木为模逐片成造,其土必取于太平府(舟运三千里方达京师,参沙之伪,雇役掳舡之扰,害不可极。即承天皇陵亦取于此,无人议正)造成。

先装入琉璃窑内,每柴五千斤浇瓦百片。取出,成色以无名异、棕榈毛等煎汁涂染成绿,黛赭石、松香、蒲草等涂染成黄。

再入别窑,减杀薪火,逼成琉璃宝色。外省亲王殿与仙佛宫观间亦为之,但色料各有配合,采取不必尽同,民居则有禁也。

○砖 凡埏泥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闽、广多红泥,蓝者名善泥,江、浙居多。)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

汲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匡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 凡郡邑城雉民居垣墙所用者,有眠砖、侧砖两色。

眠砖方长条,砌城郭与民人饶富家,不惜工费直垒而上。民居算计者则一眠之上施侧砖一路,填土砾其中以实之,盖省啬之义也。

凡墙砖而外甃地者名曰方墁砖。榱桷上用以承瓦者曰楻板砖。

圆鞠小桥梁与圭门与窀穸墓穴者曰刀砖,又曰鞠砖。凡刀砖削狭一偏面,相靠挤紧,上砌成圆,车马践压不能损陷。

造方墁砖,泥入方匡中,平板盖面,两人足立其上,研转而坚固之,浇成效用。石工磨斫四沿,然后甃地。

刀砖之直视墙砖稍溢一分,楻板砖则积十以当墙砖之一,方墁砖则一以敌墙砖之十也。 凡砖成坯之后,装入窑中,所装百钧则火力一昼夜,二百钧则倍时而足。

凡烧砖有柴薪窑,有煤炭窑。用薪者出火成青黑色,用煤者出火成白色。

凡柴薪窑巅上偏侧凿三孔以出烟,火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泑。凡火候少一两则泑色不光,少三两则名嫩火砖。

本色杂现,他日经霜冒雪,则立成解散,仍还土质。火候多一两则砖面有裂纹,多三两则砖形缩小拆裂,屈曲不伸,击之如碎铁然,不适于用。

巧用者以之埋藏土内为墙脚,则亦有砖之用也。凡观火候,从窑门透视内壁,土受火精,形神摇荡,若金银熔化之极然,陶长辨之。

凡转泑之法,窑巅作一平田样,四围稍弦起,灌水其上。砖瓦百钧用水四十石。

水神透入土膜之下,与火意相感而成。水火既济,其质千秋矣。

若煤炭窑视柴窑深欲倍之,其上圆鞠渐小,并不封顶。其内以煤造成尺五径阔饼,每煤一层隔砖一层,苇薪垫地发火。

若皇居所用砖,其大者厂在临清,工部分司主之。初名色有副砖、券砖、平身砖、望板砖、斧刃砖、方砖之类,后革去半。

运至京师,每漕舫搭四十块,民舟半之。又细料方砖以甃正殿者,则由苏州造解。

其琉璃砖色料已载《瓦》款。取薪台基厂,烧由黑窑云。

○罂瓮 凡陶家为缶属,其类百千。大者缸瓮,中者钵孟,小者瓶罐,款制各从方土,悉数之不能。

造此者必为圆而不方之器。试土寻泥之后,仍制陶车旋盘。

工夫精熟者视器大小掐泥,不甚增多少,两人扶泥旋转,一捏而就。其朝迁所用龙凤缸(窑在真定曲阳与扬州仪真)与南直花缸,则厚积其泥,以俟雕镂,作法全不相同,故其直或百倍或五十倍也。

凡罂缶有耳嘴者皆另为合,上以泑水涂粘。陶器皆有底,无。

4. 谁告诉我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啊

我几年前,在西京山里遇见一位隐士,和他交谈甚欢,老人很高兴,劝我不要去做官,隐居山林就很好。

我问他什么地方可以隐居,老人说“想知道吗?”就领我进山,有一个大洞。老人先进去我跟随着进去,洞不断地变小,走了三四十步就渐渐地变宽,又走了三四十步出了洞穴,洞口就是农田,鸡犬相闻、制陶炼铁,是一个人们聚居的地方。

到了一户人家,那家人出来相迎,笑着问老人:“好久都不见你来?”老人告诉他:这个人要来,能容他住下么?(主人)回答说:这地方土地广阔而居民很少,常想叫人来居住而没人来,还敢不容他住下?于是拿出美酒一起畅饮,酒很醇美,香味浓郁,是人间尝不到的。又杀鸡做饭,非常高兴,对杨(跟着老头进洞的人)说:快来这里居住吧,如果天下大乱,就用泥把洞口堵住,那么还有什么人能找到并进来呢?又说:这里的居民虽然是异姓,但都很讲信用,彼此也很和睦,所以能很好的居住在一起。

如果只去不同,相互猜忌、争夺,就都不愿意让进来。我看你的气质不是达官贵人就是名士,老人愿意将你带到这里来,可定时因为你的品性很好。

我们这里吃的、穿的、用的都不私藏起来,都是和众人平均分配,所以可以同处的很好。你要是决定来,不要带金银珠宝,在这里都没有用,而且还会引起争端,空手来就可以看了。

指着一户人家说:那家也是刚来没多久,有一些绫罗珠宝,大家把那些东西都烧了。需要的只是米、柴火、鱼肉、蔬菜、水果这些吃的,这里一点也不缺少。

可以自己耕种养蚕,不能靠他人供给衣食。杨告别了他,并表示要按他说的做。

(那人)又告诫他说:你如果来迟了,洞就要封住了。快到傍晚的时候和老人一起出了洞,如果现在我和我的兄弟都弃官不做一起去,你能答应吗?。

5. “鲜”出现在那些文言文里面

鲜 [xiān]

《释义》形容词的情况下,他的词义与文言文列举如下:

1. 新鲜

炰鳖鲜鱼。——《诗·大雅·韩奕》

芳草鲜美。——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腊鲜兽皆如初。——《仪礼》

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鲜明;明洁,洁净

衣服常鲜于我。——《汉书·广川惠王越传》

3. 味美

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无鲜肥滋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夭折的,早死的

葬鲜者自西门。——《左传·昭公五年》

5. 非常少,很不多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大雅·荡》

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

以约失之者鲜矣(由于俭约而犯过失的人很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宋· 周敦颐《爱莲说》

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必采纳,必采纳 帮忙翻译一下文言文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

郭永是大名府元城人。年轻时刚正聪明、英勇果断,身高七尺,须髯如神仙般,因为祖父的官职任丹州司法参军。丹州太守是军人出身,无所顾忌谋取私利,郭永多次依法制裁他。太守大怒,气势汹汹地面对郭永,郭永不因此而改变,太守就假装说好话把他推荐给朝廷。后来太守要改变已经定案的案卷,郭永力争不被听从,用袖子举起文书还给他,拂衣而去。(郭永)调任清河县丞,不久管理大谷县。太原帅一般都由重臣担任,每次宴请花费千金,从各县收取用于供给,从大谷县收敛的尤其厉害。郭永写信给幕府说:“不是十分之一的收取,都是民脂民膏,用它来作为宴请的费用可以吗?如果没有得到命令,我将检举揭发而回去了。”郡府不敢强迫他。县里有一个水潭能产生云雨,当年干旱,巫乘着这个时候对百姓们喧哗鼓动,郭永用杖打巫,把他们在太阳底下暴晒,雨立刻下起来,县里的人刻在石头上记载这种奇异的现象。府里派遣几批士卒称为“警盗”,刺探各县的长短,游荡作恶而不回去,没有人敢违抗他们,郭永给他们带上脚镣手铐带到郡府,郡府为此一并把其他县的人都追回来了。于是他对部使者以及郡里的文告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必定反复条陈利弊,有的于是废止而不实行。有人对郭永说:“世人正在随声附和,你不要因此而取得灾祸。”郭永说:“我只知道实行我的志向罢了,无暇顾念其他的事情。”大谷县的百姓安心于他的治理,认为自从有县令以来没人能和郭永相比。他离任几年后,又经过那里,老幼百姓拦住挽留他就像郭永刚刚离去时一样。

(1)、少:小时候。

(2)、长:高。

(3)、若:如。

(4)、裁:制裁。

(5)、举牒:拿出文书。

(6)、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

(7)、牒:授官的文书。

(8)、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

(9)、文移:公文。

(10)、遮留:拦阻挽留。

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文言文

一 《论语》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

二 的确 使信任

说话 小路

比喻

三 1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2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3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4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刀满弓刀.

~~~~~~~~~~~~~~~~~~~~~~~~~~~~~~~~~~~~~~

8. 欲少德高文言文翻译

欲少德高-世俗欲望少,就有崇高的美德。

这应该是源自 列子天瑞 欲少德高;列子在其著作‘天瑞’中讲述,世界是物质组成的,人亦是如此,彼此之间不过是转换,并无消亡,天崩地裂,亦只是形态之变化而已,何患之?看问题还是看开点,生死不过尔尔。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人,大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我们所熟悉的寓言“愚公移山”就是出自此公之著书。

9. 积习难改的文言文翻译

积习:长期形成的旧习惯。长期形成的旧习惯很难更改。

【出处】:巴金《论自己的创作·小序》:“真是积习难改,拿起笔,就象扭开了龙头,水荷荷地流个不停。”

这是文言文啊?没学过,只知道成语。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低头苦读,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直径是一尺,逐渐的越来越大。每经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刘蓉不禁感慨道:“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包含的道理: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10. 翻译文言文~~

周访已经在襄阳,督促农耕训练士卒,勤于采用别人的意见。王敦很担忧周访,但是害怕他的强大,不敢发动反叛。周访的威名已经显著(远播),远近的人都心悦归附。周访智勇过人,是东晋的中兴名将。周访性情谦虚,从来没有谈论自己的功劳。有人问周访说:“别人有了一些优点,很少有不称赞自己的。你有像这样大的功劳,却没有说一句(称赞自己的)话,这是为什么呢?”周访说:“这是将士们努力拼命的结果,我周访又有什么功劳呢?”士人们因为这样(更加)敬重他。

周访操练士兵挑选精兵,打算尽力收复中原,慷慨激扬有平定河洛的志向。周访擅长安抚招纳士民百姓,人们都愿意为他而死。周访听说王敦有叛乱的心思,周访常常谈起这件事就咬牙切齿。王敦虽然有心里反叛的打算,所以(因此)在周访在世的时候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