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庙头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7-28
  简介
  庙头镇位于全州县东北部,东北与湖南省东安县交界,西与全州县文桥镇毗邻,南与全州县黄沙河镇接壤。全镇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一个居委会,2005年末总人口30478人,有林地面积6万多亩,耕地面积30667亩,其中水田21240亩,旱地9427亩。经济收    庙头镇
  入以农业为主。据统计,2005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1963万元,工业总产值5589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79万元,财政收入1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32元。 庙头镇距县城36公里,全镇120个自然村,总人口3.35万人,有耕地3.15万公顷,其中水田2.14万公顷,旱地1.01万公顷。湘江、湘桂铁路、黄沙河至文桥紫岗公路、庙头至湖南省紫溪镇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自然条件也很优越。庙头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众多。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钨、锰、铀、煤、大理石,花岗岩、河沙等蕴藏量丰富。主要农产品有优质稻、花卉、桑蚕、花生、葡萄、板栗、李、柑、大豆、红薯、鸡、鸭、鹅、猪、牛、羊、竹木制品、禾花鲤鱼等。庙头农贸市场为天天圩,大型传统圩日有农历二月八、三月三、五月十五、六月六、九月九,集市贸易比较活跃。境内有歌陂石刻、湾山风雨亭、仁街牌坊等名胜古迹。
  区位及资源状况
  庙头镇属亚热带气候,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6公里,距322国道9公里。湘江、宜湘河、湘桂铁路、黄阳公路、庙紫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庙头、黄土井两个火车站,交通便利,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蕴藏有金、锰、煤、大理石、花岗岩、方解石、河砂等矿产资源。镇内建有11万伏的变电站。正在建设中的柳铺水电站,为桂林市重点建设项目,装机3×5000千瓦,总投资1.3亿元,2006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2007年6月建成。庙头农贸市场为天天圩,传统圩日有农历二月八、三月三、五月十五、六月六、九月九。在农历三月三圩日,各地来赶圩的群众达3-8万人,农机具、农产品交易场面十分热闹。境内有歌陂石刻、湾山风雨亭、仁街牌坊等名胜古迹。庙头镇将以柳铺电站为平台,大力发展旅游业。
  农业特色
  (一)种植业方面:全镇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85万亩,年产量约1.8万吨,其中优质谷种植面积占85%以上。石榴、脐橙、蜜梨、碰柑、南丰蜜桔、山东脆蜜桃等优质水果面积不断扩大,现有水果面积26000亩。近年来,温郁金、罗汉果、金槐、鸡骨草等中药材得到较快发展,花卉种植已初具规模。种桑养蚕是庙头镇的传统产业,现有桑园2000多亩,年产鲜茧45万公斤左右。(二)养殖业方面:畜禽品改和引进力度加大,猪、牛、鸡、鹅、鸭等养殖均取得较大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中二元杂交母猪和三元杂交瘦肉型猪规模养殖场已发展到32个。全镇年出栏肉猪4万头左右、乳猪7万多头。鸡、鹅、鸭等家禽年出栏30万羽左右。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给群众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三)农产品加工方面:以粮食、蚕茧、竹木加工为主。(四)流通方面:引导农民建立了桑蚕、肉猪、水果、花卉等农产品专业种养协会,民间流通队伍不断扩大,形成了稳定的农产品销售网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种桑养蚕
  该镇农村群众有种桑养蚕的传统。桑蚕的种养曾有过五起四落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好转,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把发展桑蚕业作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一项大的产业来抓,给予了大力倡导和优质服务,群众重新燃起了种桑养蚕的热情。目前,全镇桑园面积扩种至2500亩,年养蚕3000张,产茧18万斤,并涌现出了一批种桑蚕致富的大户,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部分村民靠种桑养蚕过上了好日子,今年该镇党委、政府从浙江购回全国优质蚕种“菁松腊月”,从南宁蚕业推广总站购回优质高产的“桂桑12号”桑种,在全镇推广,并在养殖时采用新的科学方法,努力提高蚕茧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桑业发展规模。
  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水、电、路、文化、教育、卫生、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镇化水平。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对病险塘坝水库和防洪堤进行了维修,修建了新的引水渠,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镇内设有庙头高中、镇中、二中两所初中和15所小学,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和投入,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镇11个村委皆修通了四级公路,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群众出行、用电方便。目前有居委、湾山、建新、歌陂、黄土井等5个村(居)委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镇已拥有固定电话2300户、移动电话4600户,信息交流日趋畅通。许多自然村积极开展文明卫生村建设,改善了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936355.htm#3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7-29
我是庙头人 你想说麻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