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雷太极拳的风格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此拳是以阶梯式逐步加圈加深的功法, 分为十五个层次,十五种功法,一架拳路,每个层次表现不同,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套路去练习根据练功的层次,可分为初学套路、形架、恶形架、功夫架等四种套路,可谓环环相扣,阶层递进,每一种套路以立圆为主。太极本是个圆,不是平圆,而是个立体圆,四面八方都是圆,“忽雷架”在转圈画圆当中,手、身、腿一起转立圆缠丝,形成混身上下无处不太极。由于上下转立圆,周身容易拉活,内气由督脉上,任脉下形成大小周天,每招每式都是从技击实战中提练出来的精华组成,每招每式路短劲快,发劲是在周身一起的转动中陡然脆发,形成周身一体,劲快而猛烈,恰似旱田炸雷,送绰号为“忽雷架”。该架虚实转换明显,如在上动中用的是整体正转劲,而下动就变成倒整体劲,手、身、腿一齐转动,正是古书上所云:“一阴一阳为之道也”。此架路内气转换迅速,潜转力强,因而有人美之名为“忽灵架”,有忽然灵动之意。上下起伏大,活步椿功多,周身上下容易拉活,行气沉气非常快,也有人称之为“忽领架”。此架路在练功过程中需逐步加圈,形成大圈带小圈,大圈领小圈(也称为领大圈),内圈促外圈,混身均是圈,一动一个小圈。由于内气转换迅速,一转动一个小圈时周身一个圪颤,又形成了圪颤功,人们美其名为:“架”。
该架另一特点是步伐灵活多变,除定步退步左右定步外,还有促步,辗步,跌步,划步,磋脚等,素有波脚之称。拳架呈内方外圆之势,紧凑而开展,略高而起伏,招招急速灵活,可柔可刚,以柔促刚,丝丝入扣,步随身转,手领脚动,手出步进,进退一体。无论是以手领身,还是以身领手,手、腿、心、身合一,开如弓,合成扣,内外统一,手转腿随,足动手领,出招动步,封、逼、套、插、扫、滑、搓、连续不断,步频质略形似醉,落之如入地生根。动如波涛起伏,手、身、腿一齐缠丝,由圆走方,由方归圆,卷放开合,以走圈不见圈为上乘。练习中一动百动,混身缠动,身法中正而能静,落地椿不屹立而能定,此架被当地誉为汉族武术之瑰宝,太极之精华。
尽管“忽雷架”十五个层次,十五种功法,但他仍可以按三个阶段进行练习。 为大功阶段,架势由圆归方,走练方架功,再由方归圆,走虚灵功,并且逐步加小圈,达到小圈转动直射,闪战腾挪,混身缠抖,劲发而脆,小圈抖动,混身脆发;起落闪战,腾挪抖弹,脚下扫套、插弹,架势生风而猛烈,有“形抗五岳,势压三峰”之感。此阶段非大志苦其筋骨者难以告成,在此大功以后仍要在意识条件下修练皮肤功以达到蚊蝇不能落,手指不敢触。此阶段快蓄快发,一触即发,用身掤满,内外统一具备,周身处处是太极,混身上下无不阴阳,处处柔,处处刚。
忽雷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奇葩,是汉族武术中之瑰宝,因老一辈保守,被人们鲜闻鲜见,只在陈家沟东邻王圪当村少数人家秘传秘练。它不但出功快,而且在健身方面因功法不同,也有独道的功效,拳架可分,高、中、低三种,老年人可以学习高身法架路。由于它圈多,手腿(抬起)一起转圈,活动骨节,故对防治关节炎,肩周炎,老年人腿脚不灵,腰脊僵硬,都有极好的功效,由于它活步椿功多,行气沉气快,对恢复体力,治疗神经性疼痛,高血压都有极好的功效,椿身多起伏多,力从涌泉起上升到节稍,用身容易拉活,内气上下左右转换,使身体内部器官形成自我按摩,对气管炎,肠胃病都有独道的疗效,由于架式左右动作多,虚实明显,而使腰脊为轴使两肾上下左右旋转运动非常好;肾乃脏腑之首,肾虚则病生,肾强则体健。练“忽雷架”不独增健肾脏,对于长期无力,困乏懒动,精神不济都非常有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