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观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一次和朋友在微信上聊天时,当她跟我谈到她孩子5岁可以自主拼读英语,同时自主阅读绘本,围棋游泳等等。经过了解她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又一次触动了我,我家孩子也是刚满5岁,在我的心里其实一直挺倡导快乐教育的,但是随着自己不断的了解之后,我似乎感觉快乐教育也许似乎很难实现。于是又让我开始思考了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作为父母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看1964年,英国导演Michael Apted从英国各地选取了不同阶层的14个孩子进行跟拍,每7年拍摄一次,这就是著名的《人生七年》。

14个不同的人生,有的人一出生,他的命运就已注定,有的人,改变了所谓的宿命。

最触发我的是不同阶层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完全不一样,21岁采访实录最后面的一句话,“看小孩七岁的样子,能看到他们的成年”,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候的教育极为重要,三观,性格,行为习惯等等几乎都是在小时候开始形成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并影响着人生道路的前进与发展。所以教育要从小抓起,要科学教育,注重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的同时,也要注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才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自信目标清晰,当采访来自上层阶级Andrew、John、Peter时,他们面对采访的侃侃而谈骨子里透出的自信,从七岁时开始阅读报刊了解自己的股份情况,并知道自己今天要读的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人生规划特别清晰明确,而相反采访其他阶层的孩子时对于未来就不是很明确,有的孩子并不知道大学这回事。

教育改变人的命运,Nick在14岁接受采访时,还是一个害羞,没有自信的孩子,而他21岁在牛津学习时,已是一个充满自信,令人如沐春风的人,说话侃侃而谈,为人处世充满自信。

以前看到《养育女孩》的书籍中有谈到,作为父母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并给予孩子人生规划,你希望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时看到这句话心里还是很模糊的,现在看了《人生七年》又给了新的一些启发,我们做为父母的需要尽可能得为孩子做些规划,不管孩子以后是否会按照规划走,但至少要求自己先做好。

父母的终点就是孩子的起点,这句话不无道理;孩子之所以从7岁就看到了差异,父母的认知世界的方式不同,孩子自然也会出现差异;

认知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孩子要有良好的教育,给予充分的物质保障,在这个过程中钱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想要培养出一个正确的三观有教养学识的孩子,离不开父母不断的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认知,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同时重视孩子的教育,以及最大可能提供好的生活环境物质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