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骂父母,或父母打骂孩子是否都存在很大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2-02
当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孩子打骂父母是一种特别不礼貌的行为。而父母打骂孩子,只是进行身体上的惩罚。孩子的思想并没有纠正,这样会导致孩子性格越来越自卑。
第2个回答  2021-02-02
存在很大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家庭没有建立很好的问题协调和沟通的机制,出现问题之后,大家都是以暴力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21-02-02
是的,前者是孩子会变得一点都不体谅父母,严重的话,长大以后对父母也不会去赡养。后者孩子会变得特别软弱,影响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第4个回答  2021-01-28

父母打骂孩子,我们大多数都认为是天经地义,一句为孩子好,抵过一切。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父母为什么打骂孩子?

    孩子让我们觉得很不满意

2、3岁顽皮,摸危险东西;6、7岁上学,完全不听讲,做作业拖拖拉拉,写字马马虎虎;9、10岁,辅导作业,讲了十遍八遍,没听懂,发现孩子手里摸着橡皮玩;11、12岁迷上游戏,说一句,顶十句。

    打骂效果显而易见

当孩子上述行为,让我们火冒三丈时,我们给了孩子一通打骂,发现孩子老实好多了。不玩危险东西了,学习认真多了,游戏也不玩了!

    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孩子听话

养育孩子,什么都随着他,就是溺爱,怕把孩子惯坏;摆事实,讲道理,孩子左耳进,右耳出;没办法,只好打骂了,哪怕打了后悔心疼。

孩子打骂父母,我们第一反应是晴天霹雳,孩子真不孝啊,孰可忍孰不可忍。是什么让我们曾经天使般的孩子,对父母拳脚相加呢?

过分溺爱

我们千辛万苦生下的孩子,真是打心眼里疼爱,什么都觉得好,不接受反驳。情不自禁地想要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他,全心全意,无微不至的呵护他。真没想溺爱他,可是我们事事以他为先,处处以他重,却让孩子已经唯我独尊了,稍微不如他意,就是不爱他,他不重要了,愤恨之下,就对父母拳脚相加了。

过分严厉

我们传统习惯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且曾经非常有效,很少见孩子对父母反抗的。这跟以前的传统文化有关,推崇父权,以孝治天下,过分推崇孝道。但是现在的文化和环境,已经不适合了。我们现在讲究人人平等,保护儿童权益。孩子,特别是10来岁的孩子,完全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不会任由打骂了。

家庭基因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变成魔童,有先天原因:太乙真人操作不当,申公豹从中破坏,让魔珠投胎到李靖妻子肚子里,让哪吒一出生就带有魔性。

当然这只是神话故事,但是孩子打骂父母,也是有基因的。据研究,家族的家暴基因,有50%会遗传给孩子。

心理学家阿伦森曾说,“一个人本身的动物性是与生俱来的,并且会伴随左右,这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暴力也是动物性的一种

当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了,暴力被认可的观念后,打骂父母就不奇怪了。

从上面可以看到,父母打骂孩子,是孩子打骂父母的一个原因。那么怎样才能尽量避免打骂孩子,孩子不打骂父母,父(母)慈子孝呢?

一、冷静、冷静、再冷静

在孩子做得让我们非常不满意时,比如尽心辅导作业,孩子走神;偷偷玩游戏;简单题错一堆,考试成绩一塌糊涂……这个时候特别想给孩子一惩罚通训,注意深呼吸,冷静、冷静、再冷静,我们要给孩子做榜样,不要破坏亲子关系。感觉很难,可是我们要求孩子控制玩的天性,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不难吗?

等冷静下来,我们再针对问题想出解决办法,这个时候想出来的方法,肯定比怒气冲冲时强。我们对孩子不用暴力,孩子也不会潜意识认为暴力是正确的,而对父母使用暴力。

二、我们给孩子行为限制时,让他参与进来。

对孩子的控制,小的年龄可能有效,孩子越大,越讨厌被控制。因此我们要求孩子减少玩乐时间,制定规则时,让孩子认为这规则是他制定的。

比如,放暑假了,可以跟孩子说:

你这次成绩又进步了,非常棒!就是数学差点,知道是哪里失误了不?

计算,我计算错了两个。

哦,要不要练习,每天几分钟就好?我明天跑步,你去吗?

好的,不过我不太喜欢跑步,我喜欢跳绳。

这样一个计划表的内容就有了,每天完成他自己做计划表,我们只要时不时提醒一下就好。我们达到限制他整天玩乐的目的,他也觉得不是我们在控制他。

三、让孩子知道我们无条件爱他,但是绝不溺爱

一年的重要节日,比如春节、儿童节、生日,孩子可以随便选择最喜欢的东西作为礼物,无关成绩,奖励。平时想要得到额外的礼物,就要靠自己争取,比如考试进步,做家务的积分。

做孩子最喜欢的菜,但是要孩子学会留一部分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吃,不吃独食。

不拒绝孩子买买买,但是从小告诉他一个东西的价格,比如这个东西是他10个奥特曼的价格,爸妈需要工作多久可以赚到这个钱,哪个店里的性价比比较高。大了,他自己就可以根据家庭的收入,去分辨可不可以要求买。

四、接受孩子缺点,正视很多缺点只能改善,不能完全改变

正如我们对待孩子,无论我们看多少育儿书籍,学习多少育儿理论,实际操作起来,偶尔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大吼大叫一样,孩子也是。

比如天生好斗的孩子,我们只能慢慢引导,让他明白好斗让自己让他人受到伤害,逐渐减少发脾气。

数学思维不太好的孩子,可以在对数学基本知识的非常熟练的情况下,稍微做些开拓思维的题目,但是绝对没法跟天生这方面敏感的孩子比。

可是也许除了这些缺点,我们孩子大都是优点,比如感性,作文好,英语语感强,有责任心。我们积极的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瑕不隐玉。

五、如果天生有家暴因子的孩子,这个战胜起自己来,要困难得多。

借鉴一下入围了奥斯卡奖飞小短片《My Dead Dad's Porno Tapes》,这位爸爸为了克服自己家族家暴因子,他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不打骂孩子,也从不在孩子面前和妻子吵架。当坚持不了的时候,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向道歉,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他还将自己和妻子的每一次吵架的场景录制下来,时常回放,用来警醒自己。

经过努力,这位爸爸终于成功摆脱了家暴基因的遗传。孩子也没有从父亲那里获得暴力是被认可的观念,在爱和温馨的家庭长大,终于暴力没有代代相传了。我们佛教讲究因果,种什因,得什么样的果,我觉得用在咱们对孩子的教育上,也是非常适用的。我们和善而坚定的教育孩子,孩子回报我们也会是和善而坚定的品格,让暴力远离我们,远离孩子,远离我们的家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