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86 金句卡 - 他人即地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 金句卡 - 他人即地狱

- 原文:“他人即地狱”,这句话出自萨特写的一个剧本——《禁闭》,说的是三个被囚禁起来的鬼混等着下地狱,但在等待的过程中,三个鬼混彼此之间不断欺骗和互相折磨,最后他们忽然领悟到,不用等待地狱了,他们已经身在地狱之中。地狱并不是什么刀山火海,永远和他人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地狱。

- 复述:无

- 启发:“他人即地狱“,当然还是要结合萨特的哲学思想去理解。人能够自由地掌握自己的生命,哲学上把这叫做人的主体性。我是主体,就意味着我有主导权。那么问题来了,你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那我们俩在一起的时候,到底谁是主体、谁有主导权呢?

萨特认为,人总是要维护自己的主体性,所以人与人之间一定会为了争夺主体性而斗争。每个人在和他人相处的时候,都想把别人变成客体,以此来维护自己的主体性和自由。

比如说,你走在街上,迎面过来一个陌生人,用眼光上下打量你,你会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你会不舒服?萨特解释说,别人注视你时,他下意识地就把你变成了他观察的客体。在这个注视中,他是主导者,你只是被他观看的物品;他要实现自己的主体性,代价就是把你的主体性给否定掉,把你物化。所以,你会下意识地回避对方的注视。但你也可以反抗,他看你一眼,你就回看他一眼,用你的注视把他变成客体。

在萨特看来,人和人的交往就是这样,总是在为了争夺主体性而斗争。

萨特还有一个很奇妙的说法,他说憎恨其实就是你承认了别人的自由。想想看,你会恨一个杯子或者一把椅子吗?憎恨只能指向人,因为人有自由,只有人能出于自主意识对你做些什么,在他人作为主体的行动中,你就沦为了客体,沦为了物,你的主体性就被否定了。所以你会憎恨,因为你不甘于被当成物品。在这个意义上,憎恨就意味着你承认了对方的主体性,承认了对方的自由。

萨特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有他人存在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但我们不可能实现那种理想中的共同自由,因为每个人都要实现自己的主体性。在这个意义上,萨特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不相信自由主义所向往的那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承认、平等尊重的关系。

萨特的哲学,就是绝望的哲学,也是希望的哲学。绝望是因为,起点是虚无,终点是孤独,中间还要承担沉重的责任;希望是因为,人是自由的,人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永远有改变的潜能,而不必服从于任何注定的命运。

存在主义是绝望的哲学,也是希望的哲学,但最重要的是,它是行动的哲学!我们最根本的自由和可能性都在行动中实现——看清真相,继续战斗!

- 出处:15 萨特III:为什么自由是一种负担?(刘擎《西方现代思想》)

- 标签:存在主义/主体性/客体性/行动

- 日期: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