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历史问答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2-09
1.梭伦改革
公元前6世纪,随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出现了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由于奴隶占有制的发展,雅典许多平民因债务而受到氏族贵族的奴役,平民反对氏族贵族剥削、压迫和独揽政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公元前594年,梭伦被选为首席执政官,成为斗争双方的仲裁人,并以立法者身份实行了广泛改革。
2.梭伦改革
公元前6世纪,随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出现了新兴的工商业者阶层。由于奴隶占有制的发展,雅典许多平民因债务而受到氏族贵族的奴役,平民反对氏族贵族剥削、压迫和独揽政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公元前594年,梭伦被选为首席执政官,成为斗争双方的仲裁人,并以立法者身份实行了广泛改革。
奴隶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
1、经济上:
①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禁止把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并废除了“六一汉”制度(平民无力还债,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所以白叫做“六一汉”),这一措施史称“解负令”。
②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的措施,包括限制粮食出口,扩大橄榄油输出;实行货币改革,以利于商业贸易;奖励外地工匠移民雅典,提倡公民学习手工业技术;改革度量衡,铸造雅典新币,制定了一些有关财产继承、禁止厚葬、抚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等法令。
③承认私有财产继承自由,消除了所有制度上的氏族残余。
2、政治上:
①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权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按一年农产品收入的总量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按年改入的的谷物等产品的数量分别列为500斗、300斗、200斗和200斗以下四级), 各等级的政治权利依其财力之大小而定。第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国家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不能担任官职,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
②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四百人会议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除了第四等级外,其他公民皆可当选。
③设立陪审法庭(也译为民众法庭,相当于最高法院),作为最高司法机关,任何公民都有权上诉。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所有等级的公民经抽签方式选出。陪审法庭受理并裁决公民投诉或上诉的案件,扩大了公民的权力。
④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只保留了其中有关杀人罪的部分,使整个雅典法较有梭伦改革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收入最少的第四等级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这种中立政策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通过这些改革,使雅典贫苦公民摆脱了遭受债务奴役的威胁,打击了贵族统治,使城邦体制更加巩固。同时,梭伦通过规定公民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了土地的过分集中,使城邦体制得到健康发展,民主政治也发展起来。保护和促进工商业的措施又使工商奴隶主地位迅速上升,奴隶制经济开始走向繁荣。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人道色彩。
商鞅变法
是指春秋时期秦国的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经济措施

商鞅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中唯一用国家的政治和法令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土地所有制的事例。主要内容如下:
1)废井田、开阡陌
商鞅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举措是“废井田、开阡陌”。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商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从而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3.公元前594年,古城雅典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宣布的一项重要法律。即旨在打击没落氏族贵族,促进奴隶制经济发展的法律“解负令”,并庄严声明“此法律的有效期为一百年”。为了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防止获得自由的雅典人重新沦为奴隶,梭伦颁布法令,规定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同时,为杜绝贵族任意侵占平民财产,梭伦还制定了“遗嘱法”,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这样就防止了新的债务奴隶的产生。
解负令”的颁布,一方面有效地防止了贵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另一方面,雅典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但雅典并未废除奴隶制,来源于奴隶市场、海外掠夺或战争俘获的非债务奴隶仍然大量存在。
4.梭伦改革的特点
1、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 和谐
2、打击对象:奴隶主贵族
3、改革获益:平民
4、影响: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
5、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