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团滴滴,这两篇文章大不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只是从论据架构上来分析两篇文章的说服力~

第一篇文章:

滴滴外卖无锡首日订单破33万,打车技术用于外卖,是高维打低维?http://mp.weixin.qq.com/s/Z6vfrYQK3R_HGRyZnBC3EA

文章通过滴滴无锡首日订单战绩入手,认为滴滴做外卖是从高维打低维,是一个从难到简单的过程,因为:

1.滴滴作为一个打车平台,调度规模为全城,而外卖规模是在3KM到5KM的半径范围内,而且调度的技术是可以从打车复用到外卖上的,从复杂性角度来说,打车的技术做外卖,可以顺势而为,但外卖则需要建立更大的技术能力。。这意味着滴滴做外卖是将已经训练成熟的复杂性技术,应用到一个更为简单的5KM范围环境中, 并且还大幅减少了供需两端的数量。——这个观点这是错的,(1)供需未必减少,外卖的供需要远高于打车,人们宁可挤公交挤地铁省钱也愿意花更多的钱在吃上,所以仅从“需”来说外卖更高频;从供给端来说,虽然单一餐厅服务范围有限,但是满城的餐厅加起来未必比移动的车少;(2)从调度难度上来看,调度范围小不等于调度难度小,比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假设外卖需求很高,如何设置调度规则未必比全城调度行动的车的规则和技术简单。

2.全量数据优于片段数据积累:认为打车是全天的生意,能搜集到全时段的数据,但外卖是分时段的生意(集中在午饭和晚饭时间),所以没办法获取全天数据;——也是错的,你想美团不仅是做外卖的,还有酒店、娱乐、丽人等好多品类的生意呢,这些数据都是可以利用的~而且就算积累了数据,用不用以及咋用还是个问题呢~这个在下篇文章中有提到~

总之我不太认同这篇仅从技术角度出发唱衰美团的文章的观点~

第二篇文章:

美团的边界,滴滴的危局

http://mp.weixin.qq.com/s/jAjvMMJ4xs0t75iXi5kI3A

这篇文章分析的就很理性了,

1.从产业链上来看, 出行是消费者决策的下游,而美团是决策的上游:打车不是目的,而是完成目的的过程。你是出去吃饭,出去看电影,还是出去旅游,才是目的。所以说,滴滴站在消费场景的中间过程上,而美团才站在终端消费的场景上。 滴滴现在是一家以出行业务为主的公司,希望人们走出家门开始打车,才能刺激订单量,而其发展的滴滴外卖,肯定更希望用户尽量呆在家,才有机会唤起外卖需求,这么一看,又有点自相矛盾的意思了。

2.从竞争壁垒上来看,美团的网络协同能力(向外扩展能力)更高,更有优势优势: 美团的商家数据、评论数据是日积月累的壁垒,大众点评的评分排名也是壁垒,需要时间积累,不是短时间内其他竞争对手能获取到的。而滴滴打车貌似没有这些数据壁垒,获取司机提高补贴降低抽成即可,获取用户提高服务和降低价格即可,到目前为止用户数据并没有合理的利用上,还只是平台~

3.从战略布局上来看,美团要做的是 所有供给和履约在线下的以location为基础的服务生意,打车只是其中之一。滴滴一直致力于出行领域,向外卖领域发展是"截胡后的反击", 在这场竞争中美团是进攻方,滴滴是防卫方,但是,做场景是有顺序的,边界也不是随意拓展的。说白了在王兴看来,这就是美团自己的发展节奏,只不过发展的进程中刚好和你有了冲突而已。而滴滴迫切需要去看的,是在整个B2领域里,还有什么属于它们自己节奏的发展机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