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 你想怎么做好一个“老女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故事来自我自己,去年因为工作需要,从伦敦搬来了英国西南部一个新的城市。从来没有一个人开拓一个新的城市,一切都是这么地陌生。急于找到房子的我,遇到了房东Andre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Andrea属兔子,50+的年纪,是一个南非和奥地利的混血,从小在南非长大,骨子里带着流浪的气息,总说自己有着吉普赛的血统,流浪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是她很喜欢中国文化,屋子里总是放着很多类似古董的小摆件,也很喜欢装饰自己的房间,有一种将自己的房间变得很舒服的能力,这一点我从心底是佩服的,也一直希望能做一个生活得有味道的人。

之前Andrea和自己的男友生活在伦敦,但是就在一个月以前,他们分手了,于是她搬来了一个新的城市,想要展开新的生活。她说自己年轻时有过一个意外,20岁的时候就生下了自己的儿子,儿子现在跟随着女友在意大利定居。我见过一次她的儿子,一个30岁腼腆的男人,带着自己热情的意大利女友,安静地笑着坐在院子里和人说话。

她在红十字会工作,业余时间还会扛着梯子穿着背带裤出去接装修的私活儿,是一件非常辛苦消耗体力的工作,尤其还是在她这样的年纪。Andrea之所以这么努力工作,一方面是因为确实是需要钱,另一方面,我想她也一定像年轻男女一样,在一段感情结束后,需要充实的生活来填补生活中留下的空白。

开始认识Andrea的时候让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温和的人,一直都微笑着并且很客气,很符合我对于这个年纪的女性的想象,温和、安静、有味道。但是相处的时间变长后,也就慢慢开始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人。

她慢慢地开始变得挑剔。

吃了饭的碗必须随时洗,不能堆积在水槽里。

做饭必须关上厨房门,等所有的味道都从厨房散走了才能打开门。

不能在除了厨房以外的地方吃有味道的食物。

冰箱里不能直接放食物,必须密封因为会有味道。

每天洗完澡要擦干净玻璃门。

不能在家里吸鼻子。

……………………

诸如此类。

我可以理解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两个人住在一起需要互相适应与包容,提出的也不是过分无理的要求,我也就照单全收了,虽然她提出要求的方式也让我觉得非常不舒服,直白而刻薄,但是想着忍忍也就过去了毕竟不是什么大事。

让我觉得她的情绪真正有问题的,是一段简单而直白的对话。

Andrea:你结束了这边的工作要去哪儿呢?

我:回家吧,回中国。

Andrea:真好,你可以回家。我都没有家。

说完这些她的就已经带着哭腔了, 猝不及防 。

还有一次她对我说:

“我对我剩余人生的所有规划,都和我的前男友在一起,所有的事情都与他有关,我不知道没有了他,我该怎样面对我的未来。”

但是又时常听到她抱怨:

“我的前男友就是一个伪装成瘾的人,他从不表现出自己实际的感受,看起来那么礼貌但是充斥着距离感。”

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当时会觉得有点奇怪但是也很快忘记。慢慢地,她开始变得非常情绪化,偶尔摔摔打打甩着脸色的时候,她的心理上也许因为自己的经历产生了不小的变化,进而连性格都被深深地影响。

从生活上来说,Andrea确实不能算一个幸福的人,人到中年后期在最需要陪伴的时刻却孤身一人,从大众的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晚景凄凉”。当然我们不能以一个绝对的标准去评价别人的生活,一定有人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得很幸福,但他们一定不会抱怨生活的细碎。

在我眼里,Andrea想要在别人眼里活得潇洒但其实自己做不到的人。她所谓的情绪来自于对生活的不满和对自我的同情。

我见过一些人,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专属规则。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是规则的制定者,并永远将利益留给自己。他们信奉自己永远正确,不愿意去承担错误以及错误会带来的后果和心理恢复。

这种人其实是脆弱的。

Andrea整个人的言谈举止在租房的中后期其实非常情绪化,并且偶尔带有一定的攻击性。这种心理上的感受,有心理学家指出这是一种所谓的

「心理僵化」(psychological rigidity)

心理的僵化其实是一种态度的呈现。表现形式为群体会以是非题的方式来回答任何的问题,所给出的答案都是生硬的非黑即白,缺乏任何灰色地带。

她开心时,会跟你笑脸相迎,睡前说晚安。

她不开心时,面无表情甚至不会主动打招呼。

她活在自己的情绪建立起来得世界里,隔绝着别人也隔绝了自己。

而通过许多事情,我发现“商量”这个词几乎没有办法在Andrea的字典里出现,所有的事情都被他人妥协,所有的规则一定是她制定好的,并且不允许任何意外的出现。一旦事情的发展偏离了她本身的期许,即使是她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脆弱的内心没有办法接受自己“犯错”这件事,也就没有办法在遇到问题时冷静地分析,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4

心理状态与性格,也许不是主动地选择,但一定是生活的经历造就而成的。

当一个人真正知道自己渴望什么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所谓的“逻辑”、“修辞”,而是对待外物的心态。我们需要的是如何获得适当的“骄傲”和意识到自己可能做错事的“好奇心”,去追根溯源而不是一味地开脱。

承担自己的错误和责任在我看来,是健全人格的一部分。我们面对成功和胜利,为自己鼓掌带来信心;而我们面对错误和痛苦,要做的是对自己的救赎。

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其实就是 「情绪」。

我不知道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Andrea现在的状态,也许是之前风靡一时的“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或许是她人生过去几十年的经历给她带来了自己都难以察觉的创伤。每个人都必然有过受伤的经历,重要的是自己要怎么去面对消化那些极其消极而低落的情绪。

不要变成情绪的奴隶。

5

“老女人”这个词带着“老”字,总让人觉得略带着贬义的含义,脑海中浮现的似乎就是类似Andrea这样的形象, 独居,刻薄,挑剔,世故 。但是总是期盼着这能是一个 温暖而柔和 的形容词。

当你说到一个人年纪渐长时,我期待的,是历经人生后的沉稳和包容,是面对各种困境都处变不惊的潇洒,是看惯了风云变幻,于是脸上带着一抹浅浅温柔的笑。

我还没有成为一个“老女人”,其实根本没有办法教别人怎么做好一个“老女人”。但是如果像Andrea一样生活在情绪围绕起得高墙内,也许余生都没有办法找到走出那个“囚牢”,过得更轻松自在。

人生之所以苦,也许是性格造就了你遇到的艰难。性格之所以怪异,也许是经历磨砺了你曾经的温和。给自己带来情绪的困境时,周围的人们也会在自己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受到伤害,慢慢远离不属于自己的舒适圈。

如果不坚持那种所谓的执念,我们都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不如放自己一马,做一个温柔的“老女人”。

最后一扇红色的小门,给这一年每一天的归路。虽然充满荆棘,但依旧充满感激。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