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里于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7

1. “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

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7.比。

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比)(《劝学》)

【于是】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

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者说》)

③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④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见……于】表示被动。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2. “于”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在)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在……方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到)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从、自)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跟、同)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一)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二)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

3. “于”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例句

“于”字在文言文中可以作1、动词。

a、意思是“往”或者“去”。如:“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周南·桃夭》。b、意思“取”。

如:“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2、介词。a、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

如:“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b、表示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等。如:“何有于我。”

——《论语》。c、表示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4. 在文言文中,“于”字有那些解释

于 #yú

【释义】 ①在:生于某年|位于阴山脚下。②到:于今十年|光荣归于党。③对;对于:于己无益|于人有害|忠于职守。④自;从:出于自愿|青出于蓝|取之于民。⑤向:求教于人。⑥被:见笑于人|敌军败于我军。⑦给:强加于人|献身于祖国|造福于人民。⑧比:重于泰山,轻于鸿毛|霜叶红于二月花。

【于是】 #yúshì 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例句〗两个同学真诚地交换了意见,消除了隔阂,于是又成了好朋友。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于〈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于何(如何)

于 <;介>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成于机杼。

射于家

于yú

⒈介词。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义同"在"、"到"、"从"、"给"、"向"、"对"等:生~北京。光荣归~人民。~此向前。己所不欲,勿施~人。请教~人。~民有益。~国有

利。严~律己。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义同"过":大~。重~。高~。人浮~事。

③用在动词后〈表〉被动:见笑~大方。

④自,由:来~民间。出~自觉。

吰???呵酳?????嗢氺?磾?坛轊串?雟?哷亲?????????呰???摧???亯?????怀?澡??吒??驼??各皯??燚亯???磾咳熌??缃?各?酉翧?各??皯綷汴???綷??咛?????澖???

酳亰?鋖?煪锽?哷亲?镹?????譳??聦??各矐?吵??澖??酳亰?鋖?钮??鍿憯??缇??魔?澏?緛?皯轊???魔鍷???吰粑?镠酳??鋖?咚呈吵?亰枙礛?周??喤??粑?镪?吸?

于xū 1.见"于嗟"、"于咨"。

于wū 1.鸟名。参见"于鹊"。 2.叹词。

吰???呵酳?????嗢氺?磾?坛轊串?雟?哷亲?????????呰???摧???亯?????怀?澡??吒??驼??各皯??燚亯???磾咳熌??缃?各?酉翧?各??皯綷汴???綷??咛?????澖???

酳亰?鋖?煪锽?哷亲?镹?????譳??聦??各矐?吵??澖??酳亰?鋖?钮??鍿憯??缇??魔?澏?緛?皯轊???魔鍷???吰粑?镠酳??鋖?咚呈吵?亰枙礛?周??喤??粑?镪?吸?

于xū 1.见"于嗟"、"于咨"。

于yú

⒈介词。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义同"在"、"到"、"从"、"给"、"向"、"对"等:生~北京。光荣归~人民。~此向前。己所不欲,勿施~人。请教~人。~民有益。~国有

利。严~律己。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义同"过":大~。重~。高~。人浮~事。

③用在动词后〈表〉被动:见笑~大方。

④自,由:来~民间。出~自觉。

5. 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到

2:到

3:向

4:从

5:因为

6:比

7:在

8:这样(不确定)

——————————————————

1:表停顿,无意

2:却

3:于是

4:表率

5:篇,量词

——————————————————

1:诸位

2:(不知道)

3:之于

4:代词,代“庄子以好乐”

——————————————————————

1:无义

2:表修饰

3:转折,却

4:通“尔”(大概)

参考一下,不是权威

6. 文言文中,在“于”的意思里,从和向有什么区别

文言文中,“于”作为介词时,有“从”和“向”的用法。

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时,“于”同现代汉语的“向”。举例:“白于母曰”——向母亲说;“问道于盲”——向盲人问路。

在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时,“于”的意义可以是“从”。举例:“取之于民”——从老百姓哪里取来;“得之于途”——从路上捡来。

文言文介词中,“于”使用频繁,用法和意义也很复杂,理解时需要注意语言环境。它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处所、对象范围、表示比较、被动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