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陈寿屡次公然抹黑诸葛亮暗示其有不臣之心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07

司马炎曾特令《三国志》作者陈寿,替自己整理《诸葛亮集》,并在阅毕后大赞:「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认为西晋开国满朝文武,无一人才具能与诸葛亮相比。

镇南将军刘弘到隆中诸葛亮故居祭祀,祭文云:【推子八陈,不在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千井齐甃,又何秘要!】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众多军事贡献。

到了唐朝,开国军神李靖李卫公,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更是无上推崇,完全推翻了陈寿著《三国志》关于“奇谋非长、将略为短”的结论。

李靖批点诸葛亮用兵之术的要点,「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耶」,其军队的战斗力可与秦国军神白起麾下的虎狼之师相提并论。

而司马懿面对诸葛亮的不战据守,正如廉颇拒守白起一样,“蓄盈待竭,避其锋势”,是兵法唯一抗拒这种强兵的对策。

这也正和李世民在《晋书·宣帝纪》里评价司马懿“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遥相呼应。两大战神级人物的一致共识:不是宣王不给力,而是对手太强大。

【兵之情虽主速,乘人之不及。然敌将多谋,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耶?”答曰:“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安可犯之哉!廉颇之拒白起,守而不战;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进,是也。】——《通典·李卫公兵法》。李世民和李靖的问答被辑录成书,被北宋官方列为《武经七书》之一的《唐李问对》,同样对诸葛亮的用兵之术推崇备至,赞其“战必胜,守必固”。

唐肃宗时期,朝廷官方设置武庙,以吕尚为武圣,张良为亚圣,诸葛亮与孙武、吴起、乐毅、司马穰苴、白起、韩信、李靖、李勣等著名军事家同列“武庙十哲”。宋朝时对“武庙十哲”人选有所更易,而诸葛亮依旧位列其中。

杜牧在《注孙子序》中评点从西周至唐末的古今二十名将,也将诸葛亮名列其中,认为他们皆是「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之人。

【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杜预),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杜牧《注孙子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