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孟子思想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8
孟子与孔子并非直接师承关系,这是不言自明的。而孟子究竟师承于谁,到现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但不知道孟子的老师是谁,并不影响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孟子对孔子的大力推崇。胡毓寰《孟子事迹考略》认为:“推孟子之意,殆以为彼虽未亲受孔子之门,然心慕其人而则效之,间闻其道而私淑之,既不啻为一孔子门徒矣。孔子殆可谓为孟子之理想受业师也。”此言极是。因而文章从《孟子》本经引孔子言论入手,来具体分析孟子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回顾前人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多是从经学史、思想史的角度来分析孟子对孔子思想继承的原因和表现。故而在这里,笔者对《孟子》中所引的孔子言论择部分罗列、逐条分析,从而探索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的“仁政王道”主张可以说是对孔子思想的直接继承,在《孟子》一文中多处引孔子言论表现出这一点。如:在《梁惠王章句上》的“寡人愿安承教”章中,梁惠王向孟子请教治国治民之法,孟子就向他提出了行仁政最首要的问题是保证人的生命。并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引出了孔子之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说明在保全人民性命的问题上,孟子与孔子是一样重视的。在《离娄章句上》的“规矩方圆之至”章中,孟子讲了治国之法:行仁政,法先王。并引了孔子之言去佐证:“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意思是治国的方法无非是两种,行仁政或者不行仁政而已。再一次体现了孟子顺承孔子思想,肯定了仁政的必要性。而仁政的实行,在孟子看来离不开君子、在上位者的带头作用,这同样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如:在《公孙丑章句上》的“矢人岂不仁于函人”章中,孟子谈到了自己关于人的主体意识的看法,认为在成仁过程中的选择有赖于主体意识的发挥。并引用的孔子的言论来证明。“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说明要想成仁,要自己去选择去做。在《滕文公章句上》的“滕定公薨”章中,滕_君主死后,世子滕文公特意委托自己的老师向孟子问礼,孟子告诉他并照做后,因为百官父兄不满,又再次问于孟子。孟子因而引孔子之言:“君薨,听于冢宰,_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告诉滕文公,太子带头,要首先自求,才可影响他人。表明了孟子和孔子都认同,君子德行的带头作用。在《离娄章句上》的“天下有道”章中,讲了孟子在面对时事的差异时“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的顺命思想。同时提到了小国崛起之路,就是行仁政。并引孔子之言:“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再一次强调了,国君仁德行仁政的带头作用。孟子在论述自己仁政主张时“言必举尧舜”,常常用举先圣先王事例的方式使得自己的说理更生动形象、更便于为统治者所接受,这同样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在《滕文公章句上》的“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中,孟子与农家学派弟子陈相展开了辩论。其中引了孔子之言:“大哉尧之为君!唯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原文见于《论语·泰伯篇》。“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不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这章主要体现了孟子和孔子在对古之先王看法的一致性都是极其赞扬推崇尧舜的。在《万章章句上》的“至于禹而德衰”章中,孟子的弟子万章问了孟子关于夏商周的王位继承方式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孟子的历史观,即无论是禅让还是“家天下”,都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并无质的区别。并引用了孔子的话证明:“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除了体现孟子与孔子对先圣的看法的一致性,还表现了孟子对孔子历史观的继承。来源:青年与社会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