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先验论、直观反映论、不可知论及其缺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6-11
马克思主义就是先验论,必然导出直观反映论、不可知论及其缺陷 。
因为,共产主义的荒诞就先验着存在了。
第2个回答  2019-10-26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主张感觉经验是认识来源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感觉经验论。他说:"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墨翟提出了关于判断言论是非真伪的"三表"或"三法",主张以"古者圣王之事"即历史经验、"百姓耳目之实"即众人的直接经验和"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社会政治的实际效果,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墨翟认识论思想的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的,但他片面夸大感觉经验的作用,忽视了理性思维的作用,甚至连错误的经验、荒唐的传闻也深信不疑,以至陷入有鬼论的迷信之中。后期墨家的著作《墨经》,继承和发展了墨翟认识论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倾向,对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过程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等问题,都作了朴素唯物主义的解释。《墨经》明确提出:"知,接也";"知,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认为认识是人以"所以知"之"知材"与外物接触而发生的对外物的模写、反映。这是一种朴素的反映论观点。《墨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墨翟的狭隘经验论的错误,既重视五官的感觉经验,又重视"心"的辨察思维,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初步联系起来了。《墨经》提出"名实耦,合也"的论点,并以"志行"即动机和效果相统一的"为"为检验名实是否相符的标准。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些哲学家已经看到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片面性,试图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康德说:"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目的,......只有当它们联合起来时才能产生知识。"在康德看来,科学知识应该是既能增加新东西又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而一切知识又都必须表现为判断。能给人们新东西的判断是综合判断,能给人们普遍必然性知识的判断是分析判断(见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后天综合判断虽有新东西,但没有普遍必然性;先天分析判断虽有普遍必然性,但没有新东西。只有把综合判断与先天判断联合起来,形成先天综合判断,才有科学知识。康德事实上只是用折衷的办法把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观点糅合在一起,并没有真正克服它们的缺点。康德把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看作是认识主体以先验范畴形式对感性材料的综合过程,强调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但是,由于他把认识形式看作先验的,因而主体的能动性是被抽象地发展了。同时,康德割裂本质与现象的联系,把认识限制在现象世界,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得出"物自体"不可知的错误结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同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带有直观性质的反映论。它认为,人所特有的反映不是以单个人消极直观外部客体的形式进行的,而是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和能动的实践活动基础上实现的。反映过程同物质的和观念的创造过程密切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为社会的人所特有的反映形式和反映过程的辩证法。它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的崭新阶段。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四个特性,亦是局限性:第一: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第二: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第三: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第四: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