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 姓氏怎么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1-10
尉迟 姓氏读“玉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尉迟(读音yù chí)是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时期苻坚攻灭鲜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国。后来拓跋邽复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与此同时,鲜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迟部落,号尉迟部,如同中华之诸侯国。后来尉迟部随孝文帝进入中原,被命以族名尉迟为姓,称尉迟氏。
  于阗王国的君主本姓尉迟,除后来的尉迟僧乌波改叫李圣天,其子尉迟苏拉改叫李从德,其余君主都姓尉迟。
  尉迟姓源流有二:源于塞种人,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尉迟氏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源流一:
  距今一千六百余年前,西北地区有一个氏族部落号“尉迟”,其祖先是中亚胡人的一个分支,即后世的“于阗人”,就是今称的塞种人,使用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的于阗语即于阗塞语,其族首领的世家姓氏叫做“Vi-ca”,汉译音为“尉迟”,是冠在从汉朝时期开始立国的于阗国名前的头衔,其意是“征服者”、“胜利者”。尉迟一族后与鲜卑拓拔部联合,被称作“西方尉迟氏”,后逐渐崛起成为一支部落,被鲜卑拓拔部大人称之为“尉迟部”。之后,尉迟部一直跟随拓跋部称霸于北方地区。经过长时期的东征西战,鲜卑拓跋氏终于建立了北魏政权,当上了中国北方皇帝,而尉迟部也就跟着身价百倍,成为北魏皇室中的世代贵族,也是北魏勋臣八姓之一。后来,北魏孝文帝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所折服,在北魏太和十七年至二十年间(493年―496年)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今河南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连皇帝的姓氏都由原来的拓跋氏改为汉姓元氏,同时还下令其余的鲜卑族人也一律改汉姓。鲜卑尉迟氏部落族人便是在这种情形下,以部落名称的谐音汉字“尉迟”为姓氏,称尉迟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之中。在隋朝时期,整个尉迟氏家族又进行了第二次汉化过程,许多贵族称单姓尉氏,平民多称单姓迟氏,奴仆则称单姓胡氏,后来还有尉迟氏被隋文帝赐改为杨氏者,如隋朝末期著名的将领杨义臣就是。杨义臣的父亲就是隋朝的开国大将尉迟崇,后来在战场上牺牲,隋文帝出于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杨义臣在皇族的辈份。
  源流二:
  来自赐姓:《周书·文帝下》:魏氏之初,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多绝灭。至是,以诸将功高者为三十六国后,次功者为九十九姓后,所统军人,亦改从其姓,穿鲜卑服装。 由于宇文家族实行鲜卑化政策,赐姓其势力下的汉人将领和望族,其部将家族和家仆也要跟从改姓,其中改姓尉迟的有陈忻等,他们成为了汉族尉迟姓的始祖。
第3个回答  2014-01-10
尉迟(Yù chí 尉迟)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南北朝时北方 鲜卑族姓氏,以部落名命姓。前秦时期 苻坚攻灭鲜卑拓跋部族,建立代国。后来拓跋邽复国,改国号为魏,史称 北魏。与此同时,鲜卑族中又崛起一支尉迟部落,号尉迟部,如同中华之诸侯国。后来尉迟部随孝文帝进入 中原,被命以族名尉迟为姓,称尉迟氏。
  源出之二:
  来鲜卑君主的赐姓,宇文泰建立西魏,主张恢复鲜卑化,要求所属汉人大臣将领及其家族部众改用鲜卑姓,如刘敏,后普六茹坚(杨坚)担任北周大丞相恢复了部分归入府兵的汉人汉姓,并在建立隋朝后允许全部汉人恢复汉姓,但仍有部分汉人保留有尉迟这个鲜卑姓氏,西夏王朝也曾赐予汉人大将李信尉迟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