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是哪八种食材,十二月初八怎么就成了特殊的日子?

如题所述

腊八粥是在腊月初八(阴历十二月初八)这天熬制食用的,是中华民族的风俗传统。食材的选取,主料数量通常是8种,区域不同,取材的种类亦有所不同。

不过,基本上都谷类、豆类和干果。谷类和豆类作为主料食材,干果类和蔬菜作为辅料食材。

腊八粥的食材

一碗腊八粥做好后,各种食材加在一起,其实早就超过了8种,最多的有15种之多。

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燕麦、薏米等谷类;

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豌豆、扁豆等豆类;

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在各个地方的腊八粥当中,以北京的腊八粥最为讲究,搀在谷类大米中的佐料食材较多,如葡萄干、红枣、莲子、核桃、桂圆、栗子、杏仁、松仁、榛子、白果、菱角、红豆、花生等等,总计不下二十种。

在个别的山区,也会把蔬菜当作佐料食材加入,使腊八粥的味道更为丰富。

除此之外,在晋东南地区,当地的百姓会用肉汁熬制腊八粥,又为其增加了一种香醇的味道。

为了做好一锅美味的腊八粥,制作者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其实就已经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了,各种食材的筛选、浸泡、清洗、去核等等,半夜先用大火煮煮,随后再用小火慢炖,一直炖到第二天早晨,香气腾腾的腊八粥才被端上餐桌。

腊八粥为何是个特殊的日子

在今天,喝腊八粥有着健康、团圆之意。在古代却不是如此的。

腊八粥最早的来历可以追溯至宋代,原本是一种祭祀活动。在腊八的当天,上至朝廷官府,下至黎民百姓,还有众多的寺庙,都要做腊八粥,进行祭祀。

祭祀的对象包括: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这些都是可以和田地扯上联系的神祗,期待翌年五谷丰登,庄稼能有一个好收成。

尤其是到了清代,腊八节和腊八粥这项民俗更是被推向了高潮。

在宫中的皇帝以及皇亲贵族,都要把腊八粥分发给各路文武官员、宫女、太监,并向寺庙分发粮米,供僧侣们食用。民间普通百姓也要制作腊八粥和家人、亲朋好友团聚。

尤其是寺庙,“喝粥祈福”的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包括河南登封少林寺,每年都会在腊八节这天由僧侣们在门口进行施粥,参加活动的人数排着长长的队伍,希望得到福祉。这是一种向善的活动。

不仅仅腊八粥,还有其它的美食

其实,在很多地方,在腊月初八这天,不仅仅会做腊八粥以示庆祝,还会制作其他腊八食材,回馈亲朋好友。

比如安徽地区的腊八豆腐、陕西地区的腊八面、北京地区的腊八蒜等等。

关于腊八的诗词

古代的文人墨客,对腊八节也是情有独钟的,不少名气大的诗词作者都留下了和腊八有关的作品,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

《腊日》——(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如果你觉得只有平常人写诗词歌颂节日就错了,清代有一位皇帝还专门作诗,来庆祝腊八节呢,让我们来看你是哪一位皇帝吧。

《腊八粥》——(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

且不说这些诗作的艺术含量高低(估计很多老铁都没有拜读过),光这些大咖为此作诗就可以看出,绝对是上至九五之尊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欢的一个节日。

执政者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康,普通老百姓希望五谷丰登、家人安康,都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在交通便利、食材丰富的今天,我们也借这个腊八节,祝愿我们的国家国祚永昌、国富民强,祝愿我国人民阖家安康、幸福平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1

过了腊八就是年

一句温暖俏皮的童谣告诉我们,腊八节,是春节前最后一个举家欢庆的节日。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们通常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

相传这一天还是 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 “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所以很多寺庙也会在腊八节前后为老百姓派发腊八粥,祝福大家福报满满,过一个快乐新年。

总之,这是一个承传美好、祈求平安的节日。

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另一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认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 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产而有不同。现在的腊八粥的配料是依个人口味而定的,可加糖或者加盐。国人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更是养生佳品。简单的一款腊八粥却包含了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明目、安神、通便等作用,可谓是面面俱到,同时丰富的营养给为人体增强免疫力,提高耐寒指数。

今天教大家6种腊八粥的做法!

1、八宝粥

材料是:桂圆、粳米、薏米、黑米、红豆、麦仁、小米以及大米,这几种食材更适合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具体的做法是先将这些食材放入水中浸泡,其中薏米需要在浸泡之前炒至发黄。等食材变软以后开始熬煮,煮完后可以适量地放几颗冰糖,注意不要太多。

2、山楂腊八粥

食材有:黑米、葡萄干、红枣、莲子、山楂糕、山药、红豆、小米,其中山楂糕是用来开胃的,让孩子增强食欲,不过山楂糕不可以和其他食材一起放进去熬煮,最好是在准备起锅前的十分钟左右放进山楂糕,因为山楂糕煮的时间太久很容易烂,最后大家也可以放进几颗冰糖,酸酸甜甜的滋味让孩子更喜欢。

3、南瓜腊八粥

食材就是黑米、黑豆、银耳、枸杞、桂圆、花生、南瓜、莲子,其中南瓜由于很容易熟的关系,所以不应该和其他的食材一起熬煮,最后起锅前把南瓜切成小块放进去,过十五分钟后就可以喝了。

4、银耳山药腊八粥

主要的食材是小米、大米、核桃仁、银耳、枸杞、绿豆、山药、花生。绿豆要和其他的食材分开浸泡,因为它需要浸泡更长的时间。最后熬煮到各类食材都软烂的时候就可以起锅了。熬夜的人吃这款腊八粥,对自己的身体很有好处。

5、黑米腊八粥

食材

糯米、黑米、花生、熨斗、赤小豆、核桃、莲子、枣、薏米、桂圆肉、银耳、白糖

做法

1.白芸豆、赤豆、白木耳、米仁、红枣事先用温水泡30分钟。

2.所有材料放电饭煲里加水,锅里煮开后,继续煮30分钟,吃前加糖拌匀即可。

6、桂圆腊八粥

大米30克、小米30克、糯米30克、薏米30克、赤小豆30克、绿豆30克、红芸豆50克、莲子40克、枣20克、桂圆肉30克、花生仁30克、玉米糁50克

1.薏仁、玉米碴、红小豆、绿豆、红芸豆、莲子、花生和红枣提前用清水浸泡;大米、小米和糯米清洗干净。

2.各种原料混合,添加桂圆肉和适量清水,入高压锅,大火煮至上汽,转小火慢压20分钟,关火自然排气即可。

第2个回答  2021-01-20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日子过到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年的日子也就快过完了,我国最重视的节日春节也就要到了。而腊月初八这一天,我国有一个习俗就是吃“腊八粥”。这种粥由至少八种不同的粮食和瓜果煮成,所以叫做“腊八粥”。粥内除了主要食材大米之外,还会包含诸如蚕豆、红豆、绿豆、红枣、花生和栗子等不同瓜果,味道甜美且营养丰富。以前听长辈说,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

但是,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这种习俗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

一种说法是说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一开始在外修行时历经磨难,共经历六年的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另一种说法则是来自于宋朝时期,当时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为一种风俗。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来自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从小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牛不小心跌下了桥,牛腿被摔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吃起来味道极其鲜美。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最后一种说法则来自于民间“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因为这些恶鬼很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百姓们都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到了后来逐渐成为一种习俗。

不管上面这些说法你们相信哪一个,腊八粥绝对是新年之际一道不错的饮食选择。腊八粥味道鲜美,而且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个不错的补品。从养生的角度来讲,多种粗粮搭配在一起熬制而成,每年吃上一次,真的可以美美的等着过年了。

第3个回答  2021-01-20

腊八粥,又称“佛粥”,因为腊月初八喝腊八粥习俗的来历与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有关。腊八粥,也称“七宝五味粥”,是一种用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其传统食材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如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腊八粥

“腊八粥食材,并非越杂越好,要看食材质量,而不能单看数量。”阮光锋表示,“如果食材中有比较多的粗粮和杂粮,比如黑米、高粱米、红小豆、薏仁米,那么确实会提升腊八粥的营养价值。如果往粥里加入各种水果干、糖果等,则会使粥变得很甜,反而对健康不利。”

“腊八粥里的多种粗粮豆类,其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比精白米高出几倍到十几倍,而且富含多种膳食纤维和抗氧化成分。这些食材几乎都有自己的保健作用,无论是对强身健体,还是对控制血糖、血脂都有意义,只需按体质选择即可。”

腊八粥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粥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第4个回答  2020-12-28

腊八粥相信很多人都喝过,即便是远在异地外向,喝不到热气腾腾的八宝粥,也会买一点八宝粥代替,但是要说起来,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尤其是在即将过年之前一个月,腊八这个并不是怎么特殊的日子,怎么就被人牢牢记住了?而且腊八粥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里面放的又是哪几种食材。

其实中国祭祀腊月的习俗很早,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当时人们只是在腊月进行祭祀,并没有规定具体是在哪一天,但是根据历史学家考证,这应该就是腊八节的来源之一,而之所以把一年最有一个月叫做腊月,是因为在古代“腊”有接续、传承的意思,而一般我们俗称的腊肉,早期也是用来祭祀山川神祗,以表达先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

腊月祭祀一开始不固定日期,根据人家不同的习惯来,然而从汉代的时候,腊祭被官方定为冬至后第三个戌日,随着不断的慢慢发展,到南北朝以后,就统一固定在腊月初八,其实可能大家也都明白了,腊月初八这个日子并不特殊,只是为了规范规定的特殊日子,然而当时除了腊祭以外,还并没有要喝腊八粥的习俗。

从汉代开始以后,佛教逐渐的传入中国,而随之而来的还有腊八粥的习俗,简单来说,就是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喝腊八粥,之所以这样,据说和释迦摩地得道成佛有关,释迦摩尼原本出生于贵族,然而倾心佛教,一直渴望得到,因此在大雪山中苦修,然而苦修多年,释迦摩尼始终不得其法,饥渴交困骨瘦如柴,偶遇一位牧女,煮了一碗粥给他喝,释迦摩尼因此而在菩提树下打坐七日得道。

后世为了纪念,所以就将佛祖得道的日子定为节日,这也就是后来的腊八,也就是在这一天,佛教徒都必须要和杂粮熬的粥,这种粥后来被称为腊八粥,一开始只是寺庙熬煮以后,施舍给附近的穷人,慢慢的后来民间的百姓也掌握了煮粥的方法,慢慢的形成一种习俗。

不过有关腊八粥的说法,也并非只是佛教,在中国,有关腊八粥的传说,不下四五种,从先秦时期,到元末明初的朱元璋,几乎每一个说法都有一个故事,然而总结起来看,和腊八粥有这样几个意思,一来趋吉避凶;二来食材廉价,便于民众食用;三来教导后辈儿子弟勤俭持家,基本上喝腊八粥就已经上升到了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关。

当然如果要从史料中考证,腊八粥的做法最早是在宋代,当时记录的秘方是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红枣、香菇、莲子而熬成粥,然而在两宋时期,腊八粥的做法各有不同,用的食材也有很大的区别,而到了清代以后,腊八粥的熬煮方法更加繁琐,而所用的食材也更多,其总数家起来有十多种,这时候的腊八粥已经不局限于八种食材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