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的除草剂药害怎么解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8

1、重新插(抛)秧

经诊断确认禾苗药害严重,禾苗黄化占8成以上,要筹集秧苗立即补插(抛)。操作方法:先排清田水,轻犁一次后再排放浊水,然后插。近年,播种及插(抛)秧季节较传统季节提早7~15天。发现药害至补插是5~10天,季节矛盾不突出。

2、加强肥水管理及中耕

发现药害田块首先要排清已施药的田水,灌入新鲜的活水。其次是耘田中耕,把表层土吸附的药剂翻入深土中,减少药剂对水稻根系的作用。耘田后2~3天亩施进口复合肥2~4公斤,促根长叶,加快生长。

3、施用针对药害的特效调节剂

排水、耘田及施肥后,用西北农大植保专家研制并推荐的产品“半日青”20ml兑水15kg叶面均匀喷施1-2次,对药害导致的黄苗、黄化或者幼叶扭曲不长在3天内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除,而且对后期水稻病害的发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整个生长期使用2到3次,增产幅度明显。



药害防止

为了防止除草剂使用不当而产生药害,必须严格按照使用技术,规范操作。

1、注意除草剂与敏感作物。不同的作物对不同的除草剂敏感程度不一致。防除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对禾本科作物敏感,而阔叶类作物对防除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敏感。

如2, 4-滴、二甲四氯对棉花、瓜类、豆类、果树等敏感;盖草能、稳杀得等对小麦、水稻、玉米敏感。因此在使用时,要看好说明书,认清除草剂的特点与性能,注意敏感作物,谨防误用或药剂漂移。

2、注意作物敏感时期。在正常情况下,作物在发芽、三叶前及扬花灌浆期对除草剂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药害。

3、严格掌握除草剂用量和浓度。为防止除草剂用量和浓度过高造成局部药害,在使用除草剂时,药液要均匀喷洒,行走速度、手动控制喷幅的宽窄、快慢也要均匀,工作时间不易过长。

4、掌握除草剂使用技术操作要点:

“一平”:地要平。施药田块要精细耕作,保证地面平整,无大土块,无坑坑洼洼。

“二匀”:药在载体上要混均匀,喷雾或撒毒土要均匀。

“三准”:施药时间准、施药量准、施药地块面积准。如40%燕麦畏防治野燕麦,于播种前,3千克/公顷用药。

“四看”:看苗情、草情、天气、土质。对未扎根或瘦弱苗不易施药:根据杂草的种类及生长情况用药;气温较低时施药量在用药的上限;粘重土壤用药量高些,沙质土壤用药量少些;土壤干燥不用药。

“五不”:苗弱苗倒不施药;水田水浅不足3厘米或水深淹过心叶不施药;田土太干不施药;大雨时或叶上有露水时不施药;稻田漏水田不施药。

5、掌握药剂性能。掌握药剂是否易挥发、光解,在土壤中是否易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

6、明确“主攻部位”。土壤处理的除草剂“主攻部位”是杂草刚萌发、幼嫩茎叶等部位,即3叶前。而磺草灵在杂草盛期作茎叶处理,由茎叶吸收后再传导到其它组织。

7、用药时间合理。如敌稗在2叶期,丁草胺在播前2-3天,克无踪、草甘磷随杂草叶面积增加而提高效果。

8、发挥水的作用。西草净、果尔、禾大壮、农得时等施药后保持水层4-6厘米,可发挥药效,不产生药害;而杀草丹、除草醚在田块积水时易产生药害。

9、禁止乱混乱用。除草剂混用可提高药效,扩大杀草谱,但盲目混用,易造成药害。如敌稗不能和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混用;二甲四氯不能和酸性农药混用等。

10清洗喷雾机具。用过除草剂的喷雾机要清洗干净,可先用清水冲洗,再用肥皂水或2-3%碱水反复洗数次,最后再用清水冲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水稻除草剂药害百度百科-除草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