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一抹阳光--积极自我暗示的力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5
突然有点不知所措。

转眼又到交作业的日子,好像没有东西可以分享。最近看书,听课也不积极了。
真的是成功的人各有各的成功,而失败的人却有一样的失败,不自律。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在给自己一个消极的暗示,我不自律,我做不到。

想起在《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有一周讲到艾瑞克森的催眠法。放松身体,放弃头脑中的意识和想法,给潜意识以最大的呈现空间。不和痛苦较劲。

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H.Erickson,1901-1980)被称为“现代催眠之父”,他的贡献可以和弗洛伊德比肩。20世纪20年代以来,他撰写了100多篇专业的催眠文章,并且教授和实践催眠技巧。在这一领域,他探索并展现了催眠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潜力,他的成就至今无人能及。

艾瑞克森把催眠术演变为现代化的心理疗法,已在全球被广泛应用,并且被公认对许多心理治疗法起着重大影响,其中包括:医疗催眠、家庭治疗、短期策略心理治疗及神经语言程式学(NLP)等治疗流派。

以上是专栏里有关艾瑞克森的介绍,而他的故事更为感人和励志。武老师称之为《疼痛铸就的催眠大师》。以下部分来自专栏内容。

1919年,艾瑞克森17岁,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儿麻痹症。这场病来势凶猛,令他全身瘫痪,除了眼睛外,身体其他部位都不能动了。

妈妈请了三位医生,医生们都说你的孩子活不到明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了。艾瑞克森能听到医生们的话,他想这太残忍了,你们不能对一位妈妈说这样的话,我一定不会让你们的“催眠”得逞。

于是,艾瑞克森通过眼球的动作,让妈妈明白,第一他还有意识,第二他希望妈妈把他的床放到窗户边,这样太阳升起时,就会先照在他身上。

第二天,三位医生来了,他们都被震惊了,但依然接着对这位妈妈说,就算你的儿子活下来了,也永远站不起来了,他会终生瘫痪。

艾瑞克森又下定决心不让医生们的这个“催眠”实现,他又成功了。三年后,他不仅站了起来,还在一个夏天,靠一艘独木舟、简单的粮食、露营的装备以及一点点钱,独自一人畅游了密西西比河。

那么,艾瑞克森究竟是怎么实现这个奇迹的呢?

首先,在那种极端时刻,他第一次深刻地领会了什么叫“暗示”。“暗示”是催眠中的一个术语,通常意义上,催眠师会通过暗示来影响个案接受自己的诱导。

那到底什么叫暗示呢?艾瑞克森后来回忆说,三位医生断言他活不到明天,这就是一个暗示。假如艾瑞克森接受了这个暗示,真的相信自己活不到明天,那就可以说,三位医生对他成功实施了催眠。

艾瑞克森认为,这是三位医生想将意志加在他身上,他决心挑战这个暗示,他成功了。接着,医生们又发出第二个暗示——你永远站不起来了,他一样决心挑战这个暗示,他又成功了。与第一个挑战相比,第二个挑战历程更艰难,而其中的细节也非常引人入胜。

艾瑞克森感染脊髓灰质炎后,妈妈和一名护士悉心照料他,这名护士发展出一种办法来刺激艾瑞克森的身体,其中包括用一连串的方法,例如热敷、按摩、移动瘫痪的四肢等。

更激动人心的是艾瑞克森自己的探索。那个时候他已经深信,意识层面的他并不知道该怎样康复,但他的潜意识知道,所以他让自己的头脑安静下来,对潜意识深处说:我有一个想站起来的目标,请你帮我一个忙,指引我该怎么办。

潜意识果真给了他答案,在全然放松的状态下,他的心中映现出一幅画面:小时候的他,正在摘苹果。

当他意识到这就是答案时,他开始尝试活动相关肌肉,几周后,这部分肌肉恢复了轻微的活动能力。

吉利根是艾瑞克森的徒弟,19岁就跟随艾瑞克森与他的家人也非常熟悉,他说在这个康复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艾瑞克森深深地懂得,意识或头脑中没有答案,如果他问头脑“我该怎么办”,是找不到答案的;但每当他问自己更深的内在的潜意识时,潜意识总能告诉他答案。

全然放松,其实是极为困难的事,而凶猛的小儿麻痹症令艾瑞克森全身瘫痪,不恰当地说,这是一个学习催眠的最佳时机。只是这时需要有心理空间,不被如此可怕的死亡力量给击垮,然后才能谈得上转化。

艾瑞克森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之前就知道,不和痛苦较劲。例如他是色盲,只对紫色有感觉。而且他还是一个罕见的音盲,听不到音调的变化,没有办法欣赏正常人称之为“音乐”的东西。此外,他还有严重的阅读障碍,到了16岁时才发现,字典是从A排到Z的。小时候同学给他起了绰号叫“字典”,因他总是在看字典,同学以为他喜欢看字典,却不知道他其实是在找一个字,因为不知道字典的排序,他每次都是从第一页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找。

与常人相比,他的很多通道都被关闭了,但他从不抱怨命,反而因此为他打开了一些正常人所没有的通道。

艾瑞克森活到78岁过世,比他预期的多很多。直到去世前一周他还过着积极不懈的生活。

专栏中之前讲过斯多葛哲学,其中一个原则是:不抱怨,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好。在这一点上,艾瑞克森做到了极致。也许我们能从他的故事中学到很多,至少你可能有的身体问题,很难说比他更严重,所以我们真的没有理由陷入到悲观厌世和抱怨之中。

当我第一遍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在广州的冬雨之中突然感觉到一阵温暖,像是阳光照进了身体,原本是焦急的走在上班的路上,心中抱怨着又湿又冷的天气。当时就很想写点什么,分享出来,可是却觉得这么神奇而重要的感受,自己写不好,表达不出来。

因为很想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尝试了一下,最后放弃了,如果这个故事传递出去,带给别人的收获不如原文章的好,那我分享的意义不就失去了吗?几番纠结,几多挣扎之后一直到今天才完成这篇文章。

有些时候这些过多的想法真的限制了行动力,因为怕做不好而不去做才是最愚蠢的。
即使是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要从第一个笔开始,只要敲下键盘,便能从一个字变成一句话,能从一句话变成一篇文章,先不论好坏,只谈开始,决不放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