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还是六便士,苟且还是诗和远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4

文 | 老曹

高晓松的母亲和他说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他长大后,把这句话写进歌里。

苟且是生活的现实和物质的诱惑;诗和远方是人们永远向往的自由和理想。

如同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巨大反差,苟且与诗和远方也被我们认为是水火不容的。

可这人生,真的只是一道非黑即白的单选题吗?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当我说完这句话后,我又辞职了。

对于辞职这个事儿,我是不在乎的,因为这对于我来说早就是家常便饭了。

早年的那些参军,和这次的县令都是公务员的最底层,混个体制内的温饱还是可以的。

但是这温饱,来得有些让人懊恼。上面来人视察,县里到处挂横幅,童男童女鲜花,官员们献媚贿赂,到处都透着一股子俗气,让人作呕。

还有一位领导和我说:“老陶,上面来人,你得穿上工作服去驿站迎接,要面带欢喜哦。”

我是个读书人,虽然知道公务员这条路是我们那个时代读书人唯一的出路,但是也极不想失了读书人的气节,让我面对那些酒囊饭袋如何欢喜得起来?

所以,我又辞职了。这次是永远的辞职,那天走在回乡的路上,天好像更高了,云也变得无比洁白,映衬得那个压抑黑暗的官场越发让人厌恶。

其实世俗认为的好工作,并不一定是适合你的。

就像我选择的田园生活,虽然清苦,但有酒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们公务员做得到吗?

当然,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真正的田园生活是清苦的,起先我认为种田与作诗是没什么冲突的,青苗、烈日都会以诗歌的形式照亮我的生活。

但是有一天,当我站在自家田里吟诗的时候,隔壁老王头喊我:“老陶,别装13了,你家田里的杂草都比你高了,还不快去除草。”

是的,种田不是诗歌,不能随心所欲。该播种就要播种,该除草就要除草,一旦马虎了,颗粒无收就会挨饿。

当你爱好的东西成为了谋生的职业,它就显得不那么浪漫和让人欢喜了。

但是,我依然不后悔我的选择。作为一个读书人,我放弃了仕途,放弃了荣华富贵,历尽千辛万苦才得来我想要的生活,怎么可能放弃?

况且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白天在烈日下劳作,夕阳西下,在自己的院子里煮一锅白饭,炒一个青菜,吃得畅快又心安理得。

夜晚坐在星空下,小酌一杯清酒,操琴吟诗好不快活。

人活着,还不是活一个真实的自我。

可能有人会说我傻,也可能会有人说我装,可是我都不在乎,这是我用尽了全力才过上的生活。

如果不能遵从本心,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那这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壶里有酒,抬头就是南山,出口即是诗篇,那么就去他的王侯将相,荣华富贵吧。

后世的人总想通过我的诗来了解我,我只能说那肯定是片面的,你们不是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吗?看看,我的很多诗是酒后创作的,有些酒话、抱怨的话是不可以当真的。

我写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还写过“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你们以为这是我视金钱如粪土,看淡看透大彻大悟了吗?

其实并不是的,我想我有必要强调一下我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像姜子牙那样,每天没事就在河边钓鱼,钩是直的,钓也钓不上,做一个世外的高人。

光这样也是不行的,每天钓鱼怎么会成为高人?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周文王要亲自来请我出山,并且为我拉车才行,他走上80步,我保他大周800年江山。

成就一番伟业之后,还必须不顾种种感人肺腑地挽留,毅然决然地再次归隐,然后每天再去钓鱼,这样才是真正的世外高人,而不是一个傻渔翁。

也许有人会说我虚伪,既然想求名利,又何必故作豪迈清高呢?

我劝你们不要做那种头脑简单的批评家,读书人追逐官场仕途有什么错?那个年代不像现在,你们有自媒体,有朋友圈,能接广告,赚稿费。

我不行,我只能拿着自己的诗歌文章去求个功名,才能有机会跻身上流 社会 ,才有机会能报效国家。

可是就算我才气纵横,却无奈世态炎凉,小人当道。正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路明明很宽,像天一样宽,可我却怎么也走不通,这是什么原因?

当然不是我无能,而都是别人的不对,比如那个“长安社中儿”贾昌,这些无能鼠辈用斗鸡这样的雕虫小技迷惑了皇上,才使得皇上发现不了我这样的能人。

唐玄宗也是个糊涂的皇帝,不像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来招揽贤人能士,要不何至于我这等人才却无出头之日啊。

正是“行路难,归去来。”如果真没出路,还不如和陶渊明一样回家种地去呢。

可是我不甘心啊,没等到功成就先身退了,这是多么失败的人生啊。

所以,我还是选择继续求索,就算你们会说那是眼前的苟且,我也不在乎。

人总是要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坚定的选择,虽然我酒后多有抱怨,但初心从未改变。

所以我又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不是成功学的鸡汤,而是我一直燃烧着的梦想。

孟子说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我想陶渊明和李白肯定也知道这句名言吧,也许是他们领会错了孟子的意思,两个人都奔着一个目标,一条道跑到黑。

说好听点叫坚持自己的选择,说不好听一点,他们还真是愚笨的可以了。

其实,孟子这句话的本意不是说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取舍。

后人说我的诗是田园诗派,而老陶被称为田园诗的开创人,可我的田园与他的田园怎能同日而语。

他的田园是荒郊村落,而我的田园却是辋川别业。如果抛开财富和地位只谈田园,那和农民有什么区别?

他还好意思写《乞食》的诗,说什么“叩门拙言辞”。敲别人家的门开口讨饭,羞愧让他都说不清话了,如此的行为还谈什么读书人的气节与清高?

早知今日,当初为什么不能放低点身段,穿戴整齐挂个笑脸去和督邮扯扯淡呢?非要玩潇洒装清高,这是何苦呢?

饿着肚皮见南山的时候,不知道他心里是什么滋味。

至于李白,我就不说太多了,他的心思天下人谁不知道?既然选择追求功名利禄,还非要喝点酒汤就大放厥词,抱怨连天,非说:“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这是何必呢?真真虚伪得紧。

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是个明白人。

文人其实都向往田园生活,可是要想田园过得潇洒从容,那名利场上必须要风生水起。 所谓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名利双收的同时,也要有诗和远方,这才是人生赢家的样子。

我想很多人是看不明白的,就像很多人不明白我的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看不懂我也不怪他们,因为他们还饿着肚子,还在 社会 底层跌跌撞撞,焦虑的人怎么会明白我这份闲适与从容呢?

在我的人生里,其实哪会有什么“水穷处”,难道水和云不是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吗?

你们看到水被阻挡住去向,这就是水穷之处了,其实放好自己的心态,你会发现水会蒸腾成水汽,然后汇聚成云,什么东西能阻挡云呢?

云在不久之后又可以变成雨水,所以有云起就说明不会有真的水穷。

你之所以看成水穷,可能是你的格局还不够大吧。

我的人生可能不可复制,但是我想告诉后人的是,人生可不止有一条路可以选择,你完全可以身在名利场,心怀诗和远方。

我们完全可以手握六便士同时抬头仰望月亮与星光,我们也可以身在名利场,心里却是诗和远方。

别把自己拘泥在一眼之中,一路之上,人生有太多种可能,有太多种态度,有太多种活法。

找到适合你的那一种或几种,用闲适从容的心态走下去,遇到阻碍就像王维一样,变换一种形态,用“云起”去击碎那看似的“水穷”。

当然,不管你怎么选,我希望你的选择都是来自于你的内心。

余生还长,不必彷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