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老师讲历史很容易听懂有的老师讲课却听不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7

网友一:

当然,教师水品是有差异的,个人魅力也是有高低不同的。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份不一样。

看看那些百家讲坛的大学教师,有的根本不教历史,比如易中天,他在电视上讲的全凭兴趣,可以天马行空不受拘束。

其他更多即使教历史,也有很大自由度。

大学老师教历史课,考卷自己出,考完自己批,随意性更大一些。

而且有时候最后两节课给学生透个题,大家皆大欢喜,其他的课上就会找学生喜欢的话题来讲,抓学生的兴趣,像说相声一样特别好玩。

当然也有另外一部分历史老师在大学不受重视也没啥动力给学生好好上课,这些人么也就混日子了。

再看中学教师,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初中或是高中文理分班前的历史老师,很明白自己的地位,他们的课经常被主课老师抢走,不抢走的时候也明白下面学生没人听,做作业、聊天、睡觉的都有。

这时候他们还能有兴趣好好上课吗?照着课本读一遍完事。

网友二:

那文理分班以后的历史老师呢?地位是提高了,都听课了。

但他们只能讲书上的。

一节课就那么几十分钟,要用最快的速度告诉学生哪里要背哪里是重点,还要分析考卷,反复强调答题技巧。

很多历史老师肚子里有货,能讲很多,但是不敢讲。

因为那些不考,讲了学生记下了这些在考卷里写了不得分,更不要说有些历史研究成果跟课本学的完全不一样,还有那些野史、花边新闻,讲这些就没空讲正题了,让老师怎么讲?

我本人高中就是学历史的,我也算比较幸运,初中高中的历史老师都是很有人格魅力的,声音好听、抑扬顿挫,也能在考纲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抓住学生兴趣,但不是每个老师都有能力或愿意这么做的。

所以,真正对历史感兴趣,还是自己看书吧。

网友三:

这个其实与老师自身的学识、讲课的技巧以及对工作的认真程度有关的。

首先,历史这门科目,如果对于不喜欢文字的人而言,肯定是极为枯燥的。

我在大学的同班同学里,有很多高中学习理科的,他们对于历史书上一段分析很透彻的文字,都找不到关键点。

对于这种天生对文字不敏感的人,如果再碰上个不负责的历史老师,学起来困难的要命!

很多老师知道的知识只限于书本,除了书本其他的一概不知。

我初中的时候,在一本课外书上遇到一个英文单词,跑去问英语老师,英语老师不知道,结果是坐在英语老师旁边的数学老师,饶有兴趣的看了一下,然后说出来那个单词的意思。

当时我还小,没注意英语老师的脸色,但是想起来肯定不好看。

有的老师讲题的思路很好,切入点也符合学生的思路。

我高中的时候,地理老师上课从不拿课本,但是能把课本的知识一字不漏的讲给我们听,完了还跟我们说各种地理趣闻。

而高中的历史老师就不一样了,讲课完全就是照着课本在读,完全没有自己的语言,这种课还不如自己去自习。

网友四:

大学之前的历史老师讲的都是通史,都是顺着课程大纲来讲课,哪有那么多时间来给学生延伸讲历史的具体情况。

自然就比较枯燥了。

就像上过百家讲坛的袁腾飞,在菁华学校补课讲历史,能讲很多课本外的,吸引学生,也是因为那是补课,学生已经在学校学过一遍了,他就是帮学生对高中的历史知识点加深理解和串联。

百家讲坛上的,王立群读史记,易中天品三国,袁腾飞的两宋风云,纪连海讲清朝,还有讲其他历史的老师,这些都是针对历史的某一段或者某些人进行详细的解说,基本上都是二三十期甚至更多,每期都有半个多小时。

按照他们这种方式,高中的历史课,中国古代近代史,世界古代近代史,四本书,学生得上一辈子。

况且百家讲坛本来是个大众传播节目,自然要讲的更有趣一些,才能吸引非历史专业的观众兴趣,否则没有收视率,百家讲坛也活不下去啊!

大学前的历史课,就是普及一下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真要对历史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研究看书,或者大学以后选历史专业,或者去听大学老师的讲课,大学里面,历史老师也是专项研究的,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讲课也是针对自己的研究对学生详细解释,自然就比高中里的通史要详细,有趣,更有深度。

网友五:

在中学因为有考学的压力,所以每节课的内容都是非常充实的,老师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帮助你逐渐进入状态,这一点跟电视节目有很大的区别,电视节目一集的时长和一节课差不多,但是包含的知识点却相对要少很多。

并且在电视节目当中,还可以有各种段子满天飞的现象,在真实的教学当中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而且老师们不疾不徐,喜欢用一种比较轻松的语调来讲述,这一点跟中学历史老师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内容方面,老师们可能会选择一些比较有趣的例子来讲,这就很容易吸引大家的兴趣,但中学历史老师可不能由着兴趣来,他们必须把每一个需要考到的知识点,讲得非常的清楚,但是要考的知识点并不一定那么有趣,所以很多人就失去了兴趣。

网友六:

道理很简单。

老师上课有严格的教学大纲规范,有教学进度,还要照顾平行班级的进度,更重要的是还要跟着高考指挥棒转。

考什么,教什么,教材上有什么,教什么。

而且,中学老师还要应付随堂听课,教案检查,进度还要一致。

这就是中学老师(不光是历史)的红线,关乎奖金多少,职称平定,谁敢越雷池一步。

大学就不一样了,而百家讲坛就是简直就是颠覆了"教学"的概念(教学活动要互动),更多的是学术的论争,和教学的侧重点完全迥异(比如讲"光绪之死"就有三种以上的可能,中学老师能这样讲吗)。

坛上的坛主滔滔不绝,信马由缰,海阔天空,峰回路转,反正电视台播出,有多少人看,多少人点赞,多少人吐槽,收视率高低,一切与他无关,拿钱走人就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