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一生都不能拥有语言?未必,还得看听障语言训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3

听见声音意味着什么?

听见,意味着我们获得了与这个世界对话的能力、聆听世界最本质的脉动。同时,听见声音意味着我们的大脑在变化,神经突触正在无时无刻的发生变化。


声音的出现,让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官。那些外界复杂的、多样的、丰富的音源被我们获取,经过耳朵来到大脑,经过一系列的转译和编译变成了每个人都能够理解的信息。

这一点,在孩子的身上体现更为明显。拥有良好语言环境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声音信息,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清晰且清楚的声音或许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一大助益。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声音带来的一切的美好,听力受损的他们只能用依稀听到的声音艰难的和整个世界对话。可是,他们本该也能拥有这样美好的一切。

听力障碍,这就是他们共同的名字。


1.智力发展受限

有些人认为听力障碍仅仅是听不见声音的问题,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我要告诉大家,听力障碍在孩子身上的时间越长,受损程度越大,对儿童智力的影响也就越明显。

不信?《中国妇幼 健康 研究》期刊在《听力障碍儿童智力发展研究》这篇学术论文中明确指出,听力障碍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思维逻辑的变化。

听力障碍存在的时间越久,儿童越得不到信息的补充,那他们的智力发展就会变得相当有限。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关系就能表明彼此之间的关系:听力障碍-语言发展受限-智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2.孩子的情绪可能会变得易怒、暴躁、消极

易怒、暴躁、消极以及自卑、懦弱等等负面的情绪都可以在不同听力障碍儿童身上找到。比如之前我们在长沙的中心就来过一个听力障碍的孩子,他就显得既消极又暴躁,没几句就开始砸门闹腾。

听力障碍儿童很多时候处于一个舒适区,他们想要试探的走出去,却又害怕走出去。于是,一旦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环境或者见到陌生的人接触自己,他脆弱敏感的内心就会瞬间爆发。

再加上听障儿童最开始无法正常交流,因此每一个需要进行听障语训的孩子都要耗费矫正师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慢慢接触。


据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有听力障碍人群3.6亿,儿童占3200万,而我国目前听力残疾患者已达到2780万。其中重度及极重度耳聋患者占740万,每年新增7岁以下聋儿高达6万。

不仅如此,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位患有先天性听障,其中60%以上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先天性内耳畸形是造成先天性聋的重要原因,约占51.5%。

从影响数量上来说,听力障碍确实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全世界儿童的老大难,而在我国,听力障碍出现的概率也不容小觑。大家这下还能认为不值得重视吗?

当然了,既然有先天性的,自然就会有后天的。其实这二者很好区分,前者是因为孩子在母体孕育过程中出现缺陷导致的,后者则是受到外伤、药物或化学制剂感染等因素导致的。

因此,听力障碍也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叫做语前聋,指的就是先天性听障,另一种是语后聋,指的就是后天原因导致的听力障碍。

但是,这并不代表语后聋就没有任何问题,要知道听力逐渐丧失的痛苦几乎是这个世界上最严重的“惩罚”,很多听障群体要忍受着一天天听力衰退的现实去面对生活。

于是,有人变得愈发坚强,有人变得脆弱。


近些年,大众开始注意听力障碍对孩子的影响,中间出过很多关于助听器的新闻。但很多人并不清楚,佩戴助听器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而听障语训可以让助听器的作用变得更大。

如果只佩戴助听器却不去做专业的听障语训,孩子的语言就会面临这样的现实:分不清字音、混淆相似字音、音调过高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