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是螳螂拳的身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10

螳螂拳的八个招式:骑马式、豋山式、坐虎式、坐盘式、捕蝉式、虎头式、塌机式、寒鸡式。

螳螂拳,发源于陕西省淳化县,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中国传统拳法,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

明末清初,王郎(山东栖霞人于七)比武失败后,一次偶然机会看到螳螂捕蝉灵巧而又激烈的情形,编制了一些拳术攻防组合进行苦练,并在访友习武过程中又不断的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改进已取得的成果,从而创立了初期的螳螂拳;

十九世纪中期,栖霞的螳螂拳进入兴盛期,出现了一批螳螂拳高手。

螳螂拳在产生的数百年里,经过历代武术家的总结提炼、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实用性强的特色风格,主要有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小架螳螂等流派。其中太极螳螂、梅花螳螂、小架螳螂在栖霞比较流行。

2011年,螳螂拳获得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9年11月,螳螂莱阳市文化馆、栖霞市文化馆、青岛市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青岛鸳鸯螳螂拳俱乐部获得螳螂拳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明末清初陕西省淳化县王郎(即王文成)初练少林功夫,当看到螳螂斗蝉中得到启发,回家后苦心钻研,取蛙辫活动的特点,吸十八家拳法的精华,编创出"崩补"和"八肘"两套学,并取名"螳螂十八凑";

山东省莱阳县赵家疃人士赵珠,从小攻文习武,王郎见赵珠武艺高强,便把螳螂拳传授给他,赵珠就将拳术带回了莱阳老家,从此螳蜘拳在陕西淳化县一带灭迹,赵珠又吸取了"崩补"和"八肘"及其它拳种的精华加以变化,遵循着螳螂拳的劲路特点,编创了"乱截"。

十九世纪中期,栖霞的螳螂拳进入兴盛期,出现了米卓福、米华彩、米华国、孙英、孙忠民、杨学海、杨学珍、杨学武、杨振宝、杨德常、邹良等一批螳螂拳高手。

由栖霞筐里人战德所创的小架螳螂拳,传人有张洪锡、衣寿春、单金生等。八步螳螂拳源于栖霞,并从栖霞传入台湾及世界各地,卫笑堂、卫延义兄弟是重要传承人。

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栖霞螳螂拳已非常普及,传播村庄达54个,拳房屋遍及城乡,习练者达数千人之众。

1933年全国举行擂台赛,李坤山和王玉山都参加了比赛。李坤山使用了"凤凰三点头"、"红娘子叫门"和"底漏枪"等枪法,夺得了大枪的冠军,拿到金盾。

解放后,螳螂拳的发展趋于低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习螳螂拳活动又进入一个活跃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螳螂拳再次走入低谷。

二十一世纪,栖霞成立螳螂拳协会,习练者达到百人之多。

2016年12月,福山梅花螳螂拳被福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20年,由烟台武协螳螂拳推广中心和福山区螳螂拳研究会联合举办的"2020年烟台市福山区螳螂拳文化研讨会"在福山区文化旅游局举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