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看!孩子面前,请放下你的手机!父母沉迷手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我在你身边,你却低头玩手机」,手机正深深影响着家庭生活,很多爸爸妈妈沉迷玩手机,孩子也渐渐模仿成为「低头族」,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

这些天,四川宜宾一位六年级小学生写的作文在网络上刷屏。在这篇作文中,别心雅写道:爸爸妈妈宁愿在网上跟不认识的陌生人聊天,也不愿意放下手机和自己的女儿面对面聊天。在手机面前,“父爱如山”,一动不动。

而这篇文章的创作思路,也是因为在老师布置了作文之后,别心雅不知道该怎么写,于是去询问妈妈,但是妈妈却只顾著玩手机,对孩子的询问置若罔闻。别心雅的这篇作文在班级里也引发了热议,同学们都觉得她写出了自己的心声。在老师提问有没有谁有过跟别心雅一样的遭遇时,几十双小手刷刷举起。

同班同学曹茂军小朋友是这么说的:

当他有委屈的时候,想跟爸妈倾诉时,爸爸妈妈都在玩手机,慢慢地,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跟父母沟通了。

小姑娘黄紫青也有同样的苦恼:

以前爸妈还会检查她的作业,但是现在作业不检查了,羽毛球也不陪她打了,甚至一些家庭小游戏也不一起参与了,爸爸妈妈只知道抱着手机刷个不停。

刘墉曾经说过,家长要关心孩子的灵魂,当孩子成长路上的心灵伙伴。

别说灵魂了,沦为手机奴的家长们甚至连孩子的生命安全都顾及不了。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的时候,节目组安排演员刘烨和儿子诺一待在一个房间里交流时,好动的诺一兴致勃勃地跟爸爸说这说那,冷漠的父亲则掏出了手机玩个不停。

天真的孩子甚至编出了这样的话想要获得爸爸的注意:“ 爸爸,观音菩萨让你跟我聊会天 。”

听到这话的父亲刘烨也只是抬头瞥了一眼就继续摆弄手里的手机了,而儿子诺一只能悻悻地走开。 你终日捧着手机,连孩子的哭闹都不闻不问,他又怎么敢相信自己是你最爱的宝贝呢?

你玩手机,孩子也玩手机,彼此不吵不闹,这不是陪伴。奉劝爸爸妈妈们,放下手机,抱抱孩子吧!

放下手机,与孩子真正在一起,从约束自己的行为开始 ↓↓↓

父母沉迷手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1. 父母「机」不离手,孩子加盟「低头族」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经常陷入看手机模式,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导致孩子也对手机「爱不释手」,沉迷其中,轻则影响学习,重则影响身体发育。

2. 父母「机」不离手,孩子不擅于沟通交流

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家长关注和提高亲子沟通的能力和水平。当父母不自觉地成为「低头族」时,必然导致与孩子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

3. 父母「机」不离手,孩子更容易感到孤单

因为玩手机,父母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之中,很少干预孩子的事情。「忽视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比较弱,更容易感到孤独无助。

父母离不开手机的原因

1. 跟父母的身份认同有关

从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转变为一个「有家有孩子」的人,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很多年轻的父母没有完成角色身份的转变。

2. 过分认同自己是教育者的角色

很多家长把自己看作是教育者,没有成为孩子成长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沉迷手机的父母,会要求孩子去完成作业或者去做他们认为孩子应该做的事情。

放下手机,从约束自己行为开始

约束1:休息时放下手机

休息时要求自己不看手机,如果必须看手机,不妨征求孩子的同意。

约束2:设置固定时间看手机

比如养成一个习惯,抽一个时间段集中处理一些不紧急不重要的微信留言,以长文的方式详细回复。

约束3:减少在孩子前的手机使用率

如果孩子在身边,家长的手机通话或互动时间尽量简短一些。谈话结束马上把手机放在一边。

父母远离手机的策略

策略1:陪伴孩子,用合理安排替代手机使用

制定时间分配的计划,合理安排好下班回到家后的时间,用丰富有意义的活动来替代手机,把目光从手机萤幕转移到家庭生活。

从「必须要做的事、想做的事情、应该要做的事」三方面安排家庭生活作息表。

策略2:激励孩子,用共同兴趣和谐亲子关系

从充实家庭生活开始,尽量避免把心思放在手机上,父母多陪孩子做户外运动,多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散步、亲子体育游戏,外出爬山等,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

策略3:约法三章,用共同的约定建构家庭手机规则

首先要清晰地指出家庭成员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孩子求助的时候,父母立刻要放下手机回应孩子;在家时间,一天触碰手机不超过1个小时。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如就餐时,尽量避免不看手机;外出活动时,不带手机充电器等。无论何时,家长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真正实现爱的教育。

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能看到。让孩子成为家庭用手机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如果父母和孩子任何一方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 各位爸爸妈妈放下手机与孩子真正在一起,从约束自身做起,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原则,更多地陪伴孩子。

请放下手机告诉孩子:我在听你说,我在关注你,我会陪你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