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感染的八大面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如果说冬天代表性的皮肤病,是冬季痒,那夏天代表性的皮肤病,应该就是霉菌感染了!

台湾属于海岛型气候,终年湿度都高,夏季加上高温,一整个 潮湿闷热 呈现蒸笼状态,就是 霉菌最喜欢的环境 。

霉菌在皮肤上的表现非常多样,致病菌种不同、部位不同、甚至曾经经历过的治疗不同,都会让霉菌感染改变它的样貌。

我来简单介绍一下,皮肤霉菌感染的八大面向。


面向一 体癣

皮肤病常用"癣"这个字,来描述霉菌感染,所以看到"癣",通常都是指霉菌,当然也有例外,像是 干癣、牛皮癣,就跟霉菌无关 。

体癣好发在 身体穿最多衣服的地方 ,像是 胯下 (闽南语的该边)、 大腿内侧 、 *** 周围、 *** 下缘 等等部位,体癣的外观有个共同的特色,就是会形成 一圈一圈的环状病灶 ,同时外缘比内侧红、脱屑厉害,所以远远看,很像一条虫虫围在病灶周围。

然而,很多皮肤病,都会有类似环状的变化,并不一定环状的皮疹就是霉菌。

体癣大多会有痒痒、刺刺的感觉,所以患者很容易注意到身上长了癣;体癣很好治疗,外用抗霉菌制剂、口服抗霉菌药,大约两周内病灶就会明显缓解。

然而,门诊常常见到患者来的时候,都已经宣称他们擦过"癣药"却不见好转,这通常是因为这些患者,往往自行买药,用了复合性的药膏,一条药膏同时可以抗霉菌、抗细菌、抗湿疹,最后就是不论霉菌、细菌、湿疹,通通治不好!

因此皮肤病,正确诊断、精准用药很重要,如果没有确定诊断就自行擦药,擦的药膏也不清楚成分,擦擦停停越弄越复杂,往往会让病灶失去原来的样貌,甚至让医师误判,到最后延误治疗,反而得不偿失。



面向二 变色糠疹

一样是好发在身体的霉菌,变色糠疹光听名字就知道,跟普通的体癣很不一样;不单单只是致病的霉菌种类不同,呈现出来的外观不同,治疗方式也不同。

变色糠疹感染在身体上,就是俗称的 汗斑 ,一样是因为闷热、潮湿,让霉菌增生,只是这种霉菌,会让色素脱失,导致被感染的部位,呈现出红、白、咖啡等等不同的颜色,也因此它有另外一个别名:花斑癣,就是因为看起来花花的、颜色很多变。

变色糠疹通常没有症状,往往是家人、朋友看到患者身上红一块、白一块的,才会发现它;一旦发现,患者往往很惊慌,为甚么呢?因为它跟另一个皮肤病长的很像: 白斑 。

看起来都是白白的,但是白斑是属于自体免疫的疾病、汗斑则是霉菌感染。有经验的皮肤科医师通常可以凭外观以及分布的部位就区分出白斑与汗斑,两者的治疗方法南辕北辙,所以正确诊断,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汗斑不难治疗, 口服抗霉菌药、外用抗霉菌药约两周到四周左右,通常霉菌就已经清除 ;然而,皮肤上面的色素不均,却会持续存在,需要一直等到皮肤自然更新、新皮取代旧皮以后,这些红一块、白一块的皮肤色块,才会逐渐淡化。

在投药之后,更重要的昰改善生活环境,不要让身体长时间处在汗湿、闷热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跟汗斑说掰掰。



面向三 香港脚

霉菌感染当中最有名的,非香港脚莫属 了,虽然叫香港脚,但是没去过香港也会得到,霉菌感染到脚,就是俗称的香港脚,比较正式的名字,叫做 足癣 。

跟上面的体癣不同,香港脚通常分成两种型态,一种会容易湿湿烂烂的,甚至会起水泡,好发在脚趾头缝隙中;另一种则是乾乾的脱皮,整只脚都可能会有,甚至会蔓延到脚背、小腿。

[可是我不会痒耶!真的昰香港脚吗?]常常患者在听到自己有香港脚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

其实香港脚不一定会痒,脚上会痒的皮肤病也不一定是香港脚;要确定脚上的病灶到底是甚么,光用看的往往不够,要加上病史辅助诊断,有时候还需要看看指甲有没有变化、甚至照一下光、做一下显微镜检才能确诊。

我常常遇到家人、朋友传一张照片,就问我这是不是香港脚,我都这样回答他们:

[先让我掷筊一下,我才知道答案。]就是因为光看一个角度、一张照片,昰很难做到正确诊断的。

治疗香港脚,也充满了考验,倒不昰长在脚上的霉菌很难杀,而昰患者往往擦药会失去耐心。

很常见的治疗失败的原因就是:痒了才擦、不痒不擦,然而霉菌始终都在,未曾离去;整只脚都脱皮的足癣,往往需要不间断的擦药二到三个月才能清除霉菌;一旦合并指甲也感染到霉菌的患者,通常需要口服抗霉菌药一起治疗才能见效。

香港脚不难治疗, 难的昰持之以恒的擦药,以及维持干爽通风的足部环境 。


(为什么香港脚总是不会好?医师告诉您)



面向四 头癣

头癣就是头皮长霉菌,头皮之所以特别,在于头皮上面有头发,所以头癣不只头皮有变化,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掉头发。

头癣的表现很多样,可以很极端的红、肿、化脓,也可以只有轻微的脱屑及掉发,这都跟引起头癣的致病菌不同有关。

发生在儿童身上的头癣,比较常由宠物身上传染得来,来自动物的霉菌,会引起较强的发炎现象,因此常见到小朋友头上掉头发的地方肿了一包,上面遍布著小脓疱,有时候还会流汤流水,这是典型动物来源头癣的表现。

皮肤科医师中,喜欢欣赏世界名画的人很多,其中又以脸部特征明显的人物画最受青睐,因为皮肤科医师们可以从画中的蛛丝马迹,猜出主人翁本身有的皮肤疾病。

头癣当中,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来自民间的臭头皇帝朱元璋,他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寒,卫生环境很差,自己描述自己的皮肤很痒、头发掉落,虽然没有实际照片可供佐证,但是我想,举臭头皇帝的例子来描述头癣,大家一定会印象深刻。

头癣不只好发在儿童身上,成年人也会发生,而且好发在中年女性。不同于儿童的头癣,发在成年人的头癣,通常症状很轻微,往往只有轻微的头皮屑、局部头发断裂、落发,痒或是痛的症状都不明显。

诊断成年人的头癣,对皮肤科医师来说,也是一大挑战,通常需要皮肤镜、显微镜佐证,才能确定诊断。

头癣很好治疗,口服药四周到六周左右,病灶就会清除,头发也会长回来,除非是发炎反应太强的头癣,不然治疗后通常不会留下疤痕。



面向五 毛囊炎  

我常常跟患者这样说:长在脸上的叫青春痘,长在身上的叫毛囊炎,这样大部分的患者就可以明白毛囊炎是甚么东西;然而,这个说法有个例外,当今天致病菌不是细菌,而是霉菌时,就不全然一样了。

容易引起毛囊炎的霉菌,就跟变色糠疹(汗斑)的致病霉菌一样,是属于正常皮肤就会有的共生菌,当环境合适、闷热潮湿时,霉菌才会钻进毛囊里,造成毛囊发炎。

门诊上常见造成霉菌性毛囊炎的原因,其实都跟之前 不当用药有关 。因此在诊断霉菌性毛囊炎之前,我通常都会问患者一句话:

[你之前擦过甚么药?]

如果患者曾经用过止痒药、湿疹药、蚊虫咬的药、隔壁大妈拿给他擦的药,那诊断几乎可以确定。

假如患者真的没有擦过其他的药,但是近期内曾经吃过类固醇,或接受免疫抑制疗法,那霉菌伺机性感染的机会也很高。

假如上述都没有,光看皮疹的形状、位置,其实老练的皮肤科医师,也能区分的出霉菌性与细菌性毛囊炎的差别。

霉菌性的毛囊炎治疗不难,口服、外用抗霉菌药物约两周到四周的时间,症状就可以缓解。



面向六 灰指甲

霉菌除了感染头发之外,指甲也会有霉菌感染,指甲感染霉菌,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灰指甲。

不要以为灰指甲一定要是灰色的才是霉菌感染,灰指甲其实是指, 指甲因为霉菌感染,而产生变厚、变形、变色、脱屑、粗糙 ,所以看起来可以黄黄的、白白的、绿绿的,不一定是灰灰的。

灰指甲根据被侵犯的指甲位置、面积,可以简单分成四大类,正确诊断的灰指甲,接受治疗后,痊愈的比例很高。

然而门诊却常常听到患者说:我已经治疗灰指甲好几个月了,指甲却还是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灰指甲虽然是目前最常见的指甲病变,然而会让指甲变色、变形的病,却不只灰指甲一种;正确诊断需要皮肤科医师协助,有必要的话,显微镜检、指甲切片,都是辅助诊断的利器。

(灰指甲长什么样子?该如何治疗?)




面向七 孢子丝菌病

接下来这两个面向,可以说是皮肤霉菌感染的大魔王,当霉菌感染从表皮、真皮、一路侵犯到皮下组织时,就会形成一颗硬硬的皮下肿块,通常会合并有痛、或是压痛的症状。

孢子丝菌病的发生原因,通常是因为手指、脚趾有小外伤,或是被植物刺伤、划伤,让霉菌借此侵入皮肤,因此常接触到植物的工作,像是 农夫、园艺工作者 ,比较容易得到孢子丝菌病。

当霉菌入侵皮下组织时,我们的免疫细胞也会攻击入侵的霉菌,免疫细胞包围霉菌,形成一颗皮下肉芽肿;然而,当患者的免疫力不足以清除这些霉菌时,霉菌就会像士兵攻占堡垒一样,一路沿着淋巴打上来,所以皮肤上就看到一颗一颗的皮下肿块,从肢体末端,慢慢往躯干的方向移行。

孢子丝菌病不难诊断,难的是确认肇事的霉菌菌种是哪一种,如果幸运的话,可以培养出霉菌,做药物敏感性测试,就可以找到最有效的抗霉菌药物来治愈它, 孢子丝菌病通常需要长达数个月的治疗 。



面向八 足菌肿

如果说孢子丝菌病是皮肤霉菌感染的大魔王,那足菌肿可以说是帝王暴龙等级的大魔王了。

当霉菌侵犯不只局限在皮肤,一路延伸到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关节,就会形成足菌肿。

足菌肿通常发生在热带或是亚热带地区,卫生条件很差,常常赤脚走路的地区;最常发生在脚,可以看到原本正常的脚,因为感染的关系,整个肿胀、变形、化脓。

不同于其他的皮肤霉菌感染,只要吃药、打针,就可以痊愈;足菌肿通常需要手术清创,甚至需要截肢,才能清除霉菌、保全患者的性命。



霉菌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无所不在,面包放久了会发霉,就是霉菌在作怪;我们爱吃的香菇、金针菇,严格说来也是霉菌的一种。

在日常生活中要杜绝霉菌,几乎不太可能,但是我们可以营造出,对霉菌不友善的环境,让霉菌不要在皮肤上面落地生根。

夏天到了,一定会闷热、一定会出汗,请穿着吸汗、宽松的衣物,一旦汗湿了,不要怕麻烦,可以的话,清水冲洗一下,或是用湿毛巾擦拭汗湿的部位,之后再换上干爽的衣物,就是最好预防霉菌的方法 。


参考文献

Tinea capitis in *** s in southern Taiwan. Int J Dermatol, 30(8):572-5. 199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