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6

北回归线 (Tropic of Cancer),又名夏至线,是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离赤道最远的位置,其纬度值为黄赤交角,是一条重要纬线,大约在北纬23°26′(一般可估算为23.5°)的地方。北回归线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只是在北纬23.26°±1°的范围内变化。在1976年第1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决定将2000年的回归线位置定为23°26′21.448″。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北回归线 外文名 :Tropic of Cancer 纬度  :(23°26′21.448″N) 别名 :夏至线 粗略纬度 :23.5°N(国中) 半球 :北半球 地理意义 :标志著夏至日的到来
定义,成因,穿越地区,地理意义,命名缘由,地标,

定义

北回归线是指太阳光线能够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北回归线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北纬23°26′±1° 的范围内变化。在中学课本中,粗略规定为23.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 世界地图上的北回归线

成因

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接近正圆的椭圆。这个椭圆所构成的平面叫轨道平面,亦称黄道平面。地球一面绕地轴自转,一面绕日公转,在这一过程中,地轴并不与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相垂直,而是倾斜的,其夹角约为66°34′。而地轴的倾斜方向在空间始终保持不变(平移),致使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不相重合(不平行),而呈倾斜状态,其夹角是66°34′的余角,即23°26′。这个夹角叫黄赤交角。与黄道平面在地球表面的大圆相切的纬线即为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为北回归线,南半球的为南回归线。 回归线和赤道

穿越地区

空间地理区位 北回归线是每年太阳能够直射到的位置最北的纬线(约在 23°26′N),位于热带与北温带之间,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位置并不固定,据科学家观测,北回归线每年南移约14米。 穿越的省级行政单位 中国境内自西往东依次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穿越的地形区 我国境内,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越我国的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主要地形区。 穿越的国家和地区 自120°W起由西往东,北回归线穿越的国家依次有西撒哈拉、茅利塔尼亚、马里、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 (非洲) ;沙乌地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印度、孟加拉国、缅甸、中国( 亚洲) ;美国、墨西哥、巴哈马 (北美洲) 。总计 16个国家和地区 穿越的大洲和大洋 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 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穿越的亚洲气候带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意义

温度带的划分界线 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这里能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不包括北回归线)以南至南回归线(不包括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为热带。因此 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 分界线 北回归线大略位置 北半球进入盛夏的标志 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纬度值达到最大,太阳高度可以达到 90°,此时正是北半球的盛夏,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含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正值隆冬,南极圈内是极夜。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并始终在北纬23°26′附近和南纬23°26′附近的两个纬线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因此,把这两个纬线圈分别称为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

命名缘由

北回归线的英文名起源于两千多年前,夏至日太阳直射到此处时,是处在黄道十二宫的巨蟹座位置,从此回归原处,故应称“回归线”而非“北回归线”。由于星体运动,而移动到了双子座的位置。

地标

在我国多地建有北回归线纪念碑、广场、标志塔等纪念建筑。下面罗列出一些比较知名的: 中国政区图 云南西畴北回归线公园 在西畴县城西面的出入口处,与县城隔一道山峡,海拔 1526m,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主标志名“回归亭”,呈飞碟状,看起来像亭又像塔。回归亭四周均有窗,顶部正中间有一圆形天窗,与亭内大厅正中央相对应,作为夏至日观测太阳直射之用。 云南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占地1500平方米,融天文、地理、植物及科普知识和园林艺术、旅游文化为一体,以公元2038年北回归线的位置(北纬 23°26′)为主轴线,截北回归线上500米地段,间以“太阳之路”、“夸父追日”、“北回归线之门”、“日晷广场”、“春夏秋冬”等建筑小品,雕塑以及主体标志,创造了一个形象生动的空间系列,以科普博物馆表达对自然、生命、阳光的理解,向人们陈述从悠悠亘古到今日文化科学发展的宇宙世界,并通过技术手段精确地展示北回归线的地理位置及变化,使人们每年夏至均可在此“捕捉”到北回归线的身影。北回归线从墨江县穿城而过,被誉为“北回归城”。 广西南宁大明山北回归线标志塔 在广西南宁的大明山风景区上有一块约两米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建立在大明山旧伐木场的路旁,并设有北回归线科普廊。 广西桂平北回归线公园 桂平北回归线公园北回归线标志是一座呈正东西走向,跨度18米,高17.2米的弧形建筑,弧形中心顶端托著一个直径6m的地球仪,球体正中有直径16cm的“窥阳孔”,太阳光经此孔直射在正下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的桂平点上。标志的东西方向嵌有宽5厘米,长20多米的北回归线标志指示线。 广东汕头北回归线标志 坐落在汕头鸡笼山上。高13.6米,由基座、支柱和地球模型三部分组成。基座为天坛式,分三层,第一、二层,第一、二层,各高1.33米,各分九级台阶,顶层高0.3米,只一级台阶。支柱为两个“北”字型承重水泥支架,高8.6米,不论从那个方向望,均呈明显的"北"字,突出北回归线主题。地球模型由支柱支撑,空心,直径5米,球面标绘世界轮廓图,商标赤道,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中有一直径24厘米的不锈钢管,指向天顶,垂直地平面,贯穿地球模型表面,作夏至日正午检验太阳直射用。 广东封开北回归线标志 坐落在江口镇江滨公园内,坐北朝南。该标志的底座宽12m,内圈用混凝土塑成半球状,外圈用花岗石拼成八卦状;有四条斜柱支承在混凝土底座上,斜柱支撑著塔身,塔身面向南方,正对“离”位,四根斜柱分置于巽(东南)、艮(东北)、干(西北)、坤(西南)四方;塔身下部,由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塔身上部,用不锈钢焊接而成,它的四棱,各有两块羽翼飘出,任何位置观看,均显示“北”字,寓意“北回归线”和“火箭冲天”。塔顶置一直径62.1cm的铜球,象征太阳,铜球顶部中央有一直径10cm的圆孔,用作夏至日正午太阳直射检验。 台湾北回归线纪念碑 2009年12月15日,台湾省花莲县丰滨乡北回归线纪念碑。台湾共有三座北回归线标,横过台湾澎湖、嘉义、南投、花莲四县,一座在西半部的嘉义县水上乡,另外两座在东半部的花莲瑞穗乡和海线丰滨乡。花莲县丰滨乡北回归线纪念碑,位于东部海岸旁、滨临太平洋,在省道台11线27千米处,地属花莲县丰滨乡,纪念碑建在环岛公路边一片空旷的田野上,高约20米,为一塔型石碑建筑。碑顶有南北和水平相交叉的圆球,圆柱形的标志,上只标示“北回归线”,中间有狭长细缝,石碑上有“北回归线” 4个大字,标志碑石台上刻有“北纬 23°27′4.51“等字样。热、温两带以北回归线为界,由此以南为热带。游客常在此拍照留念。 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 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油麻埔村三甲子坡地上(23°26’28”44S,113°28′ 56.16E)距离广州42千米,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归线上高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标志塔。塔基部建筑是天坛式样,由三个台阶组成,第一、二台阶为方形栏杆 ,第三台阶呈半圆球形,每台阶为9级,均用花岗岩砌成,塔身像一 枚升火待发的宇宙火箭。塔顶有一象征太阳的铜球,是用26块6毫米厚的铜板贴制成的,铜球直径为120厘米。标志塔四周有显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的4个羽翼。塔身正面刻上贴金的“北回归线标志塔” 7 个大字。东、南、西、北各有1个拱门,游人可进。塔底中央嵌有一颗铜心与顶球相对,塔身是空心的,北回归线正从这里通过,游人立于塔底铜心,抬头仰望,从塔心及铜球的一个圆孔窥见苍穹。每年夏至这一天正午12时26分,太阳的直射光经过这里的一刹那,人站此处,不见影子。标志塔建成后,由太平划地28亩,建北回归线公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