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工商管理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8

武汉大学工商管理考研经验分享

本人有幸双非一战成功上岸武汉大学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初试426分,今年复试线360分。

一、 择校与定专业

考研刚开始可以说完全是一个小白,我本科学的是商科类专业(金融),决定考研之后,我首先要做出的选择是考学硕还是专硕。最后考虑到一方面是因为金融专硕一般学费都比较贵,好的学校一般一学期七八万都很正常;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硕未来如果想要读博的话相比专硕来说更为简单一些,并且学硕时间比较长,有更多时间去积累实习或尝试自己到底适合哪个方面。因此综合全面分析之后,我最终选择了考经济学专硕。

其实刚开始我并没有选择考武汉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因为被数学一有些吓退。但是后来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数学悟性还不错,并且一直对武汉大学有些念念不忘,因为分数线和报录比相对于这个层级的学校太香了!武汉大学这个专业是21年开始扩招到十个左右,之前都是只招收2、3个,分数线往年在340左右,21年350,22年360,报录比不到10:1,比起我刚开始准备报考的一个财经类院校高达20:1的报录比,这个竞争力真的很让人心动。今年在考研这么卷的情况下,尤其是商科类,国家线都已经到了350,武汉大学作为C9,这个分数真的很香了。虽然说管理学院不是武汉大学的强势学科,但是毕竟学校平台很好,而且往年无论是选调还是就业这个专业毕业的研究生都还是不错的。因此综合以上这些方面,最终选择了报考武汉大学工商管理学硕。

二、考试内容解析
1、题型解析
官网发布的考试大纲每年几乎不怎么更改,869管理学,考试时间三个小时,满分150分,题型主要就是名词解释,6道,每题5分;简答题,6道,每题10分;论述题,2道,每题30分。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的比例占90分,论述题占60分。
2、真题解析
1)名词解释:
我们详细看一下2020年813管理学的考试真题,名词解释,它考了优势、目的—手段链关系、甘特图法、风险型决策、学习型组织、平衡记分卡。这些都是可以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的,你只要背的好,这些问题没有任何难度。平时复习的时候复习到了,考试的时候再次碰到就会如行云流水。而且有的知识点会重复考,就比如风险型决策,连续考了好几年,所以对于一些重点,大家一定要牢记。

2)简答题:
简述流程型组织的特点;简述控制工作的专业分类;简述组织文化建设的意义等。主要考察侧重于特点类,然后再分析两个概念,还是比较简单的。
3)论述题:
基于我国一带一路发展策略,结合管理学理论知识说明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发展;分析华为和三一重工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这两道题都是侧重于管理学的热点,然后再结合课本管理学知识答题,答题的时候要逐条分析,追条列举,有逻辑性,多角度答题,这样阅卷老师会觉得你的思考比较全面,再多运用一些专业性术语,老师会不自觉的给你高分。

三、备考管理与规划
1、经验分享
一定要坚定目标,定好哪个学校就是哪个,你只要是做个决定,就奔着目标去,你要做的就是完成自己每天的学习任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大家都在努力,为什么你就不能是最后上岸的那个人呢!
2、时间规划
协调好各个学科的,合理划分时间。建议早点开始,进行多轮复习。
第一阶段(基础):阅读课本、完成课后思考题。
第二阶段(强化):背诵每一章节的知识点。
第三阶段(提高):真题模拟和训练。
第四阶段(冲刺):查漏补缺 背诵重点。

3、心态管理
全力以赴(≠尽力而为)。你要做到每天学了什么给自己一个成果反馈,每一天都要有所收获。专注当下,备考阶段不要胡思乱想,就一门心思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坚定你的目标,每天都进步一点,相信成功的彼岸会有你的身影。

四、 初试经验

(1) 政治:

政治我开始的应该算是不早不晚,最后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已经很满意了)。我大概九月份的时候开始听徐涛老师的基础课,平时一般空闲的时候听,两倍速磨耳朵,然后我刚开始是对照着精讲精练,后来发现内容太多了反而抓不住重点,就改变为红果研的思维导图。然后听完课做针对章节的1000题(最后也没有做完,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

之后大概十月底我开始听腿姐的技巧课对着讲义记笔记。技巧课真的强推!

有很多次小技巧都很有用,但是一定要在做做题的时候学会运用。十一月上旬我开始了刷模拟卷+腿姐背诵手册。我是一个喜欢刷题的人,所以最后的战略就是狂做模拟卷,肖八、腿姐四套卷、徐六、米六等等,外加上背诵手册读三遍。最后就是背肖四!背肖四!

背完过一下模拟卷的错题(建议小程序)就可以上考场啦!政治因为答题卡是没有横线的,所以建议答题的时候浅浅画一下线会更加工整一些,会加一些卷面分。

(2) 英语一:

我英语基础还可以,所以没有花太多时间,最后成绩在我自己看来不是特别满意的,所以大家任何一个科目都不要掉以轻心!我主要就是背单词,大概三月份左右单词已经背了一遍了,我个人是喜欢用红宝书背单词的,大家根据个人偏好进行选择,感觉没有太大差别,主要是要循环回忆,不然很容易忘记。

阅读方面我做了近十年的真题,然后进行精翻,错误率差不多一年2个左右。大家做阅读的时候要注意自己归纳总结题型对应技巧和一些小坑,这样可以增加一定的正确率。作文方面我是差不多十一月才开始的,直接整理的模板进行背诵,建议大家自己整理一套属于自己的模板(各个话题),然后平时进行几次模拟训练,熟练运用模板。我觉得这是一个适合大部分人的方法,因为考试其实留给大作文和小作文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正常英语水平很难再短时间内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打磨,因此准备一份自己的模板可以事半功倍。

(3) 数学一:

这可以说是考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重中之重了。基础阶段:我是六月份开始的数学。高数部分基础课我听的是武忠祥老师的,我觉得他真的讲的很详细,我也很喜欢他上课的风格,没有其他多余的内容,但有些人可能不太喜欢这种风格,会觉得有些枯燥,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老师的选择,其实都差别不大的。

然后线性代数李永乐老师yyds,概率论部分基础课我听的是余炳森老师,也是讲的非常详细。这段时间我做的习题是660和部分课后题。时长差不多一个月吧。

强化阶段:7-9月份进行强化阶段。这个阶段我没有听课,自己研究李正元全书整理笔记,然后配合习题880。其实我觉得数学最重要的是要输出,进行归纳总结,而不在于听了多少课,做了多少题目。我当时是汇总各个老师的一些方法还有技巧,整理了相关笔记,包括基础知识点、技巧、题型等几个部分。九月份终于整理完了自己的笔记,差不多一百来页,后来也是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遍这份笔记,真的很有用,推荐大家试一下这个方法。

冲刺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做模拟卷。推荐合工大共创超越往年的卷子,质量挺好的,上面也说了我是一个喜欢刷题的人,所以这段时间也做了将近100张模拟卷吧。然后最后就是错题回顾和回归基础,数学一内容很多,公式也很多,所以最后建议大家把知识点再过一遍,以免忘记基础失分。

(4) 专业课(869微观经济学):

专业课参考书目是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就改革之后的专业课来看,难度不是很大。主要题型是选择题、论述题和计算题。计算题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大家复习的时候要注意计算题的部分,但是难度不用大,基础的高鸿业的难度就可以了,学有余力可以看一下范里安中级难度的题目。

论述题部分主要都是结合热点问题的一些分析,学的时候要学会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的背诵理论。选择题部分难度不大,抓好基础就可以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候,我是从看课本开始的,听了几节郑炳老师的课,但是不是特别适合自己,所以最后选择了自己看课本做题。

高鸿业这本书难度不大,大家耐心看下去肯定是可以的啦。专业课的话,我整体的时间安排大概是从七月份开始看书,然后两个月左右把课本整体看两遍,看的过程中有不太懂的地方就去看郑炳老师对应的课程加强一下理解,题目的话这段时间就是做课后习题(这个时候大多数论述题都是直接看答案的思路,自己的思路还没有成型)。然后九月份开始,基础阶段基本结束,我开始自己整理笔记,最后整理了一份大概七十页左右的背诵笔记。题目的话这段时间我做的是绿皮书加上课后习题的错题部分。十月份左右我开始每天按照计划读背诵笔记,其实也没有可以去背诵,到考研之前读了三遍左右,就基本都记住了。十一月份我开始整理热点,因为市面上热点大多数都是宏观的,所以最后我选择了自己整理热点问题,结合当前新闻还有一些论文,整理了差不多快三十页的热点内容,我觉得这个整理的过程很有意义,能够让你去思考该如何从哪些方面去回答这些热点问题。专业课整体来说难度不大,大家稳扎稳打,基础打扎实,再配上一些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我觉得肯定可以有一个不错的分数。

五、 复试经验

1、近两年录取情况

2022年复试分数线为369分,31人进复试,录26人。复试录取比为1.19。

2021年复试分数线为372分,22人进复试,录18人。复试录取比为1.22.

2、复试情况(线上复试)

(1) 复试内容:专业课四选二复试主要内容分数占比:英语口语(20%)、专业知识测试四选二(40%)、综合能力测试(含科研潜质、表述能力、目标志向、心理素质等40%)。

(2) 复试具体内容及流程:

① 考生以PPT(提前准备)方式介绍5分钟,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本科期间专业学习情况,参加科技创新或科研情况、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毕业设计或工作经历、专业优势和个人兴趣,以及今后目标志向等方面情况(不限这些方面,但不能超时);

② 考生从专业知识题库中随机抽取至少三道题目并进行回答,时间不超过15分钟;

③ 复试专家围绕考生基本情况介绍和专业知识回答情况进行提问,考生进行口头回答,时间不少于5分钟;

④ 复试专家从事先准备的英语题库中抽取试题用外语进行问题,考生用外语回答,测试考生的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时间不少于10分钟。

六、鼓励

每个人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能达到八小时或者以上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不起了,有效学习时间不是坐在自习室玩手机的时间,一定是你真正投入放下心学习的时间。如果学不下去的时候就不要逼着自己学,效果会反噬,一定要学会主动休息、定期休息,但是也别过于放松,23可能会更卷,疫情不退去,出国的出不去,就业的都裁员失业了,大家都扎堆考研,所以考研的大环境还是不容乐观,所以如果一旦选择了就不要放弃。趁着年轻,我们还有追逐梦想的勇气。

考研的路算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需要的人持之以恒的付出与努力。在这个时间段内,你可能会有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情绪崩溃的时候,这都没什么大不了,适当的放松下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然后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你一定能有所收获!加油!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一战成硕!你们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现在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很卷的情况下,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不要在大环境中迷失了自我,随波逐流,自己做了遵循内心的选择就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