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到二战前欧洲发生了哪些体制上变化的大事, 有什么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1-10
由封建主义变成资本主义制度,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皇权衰弱,议会权力上升,社会更加民主
第2个回答  2011-01-10
第一是各国君主开始中央集权,最出名的就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权,以及废除农奴制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欧洲主要国家基本废除了农奴制度,打击天主教势力,国王真正掌握自己的国家。第二,由封建专制变成资本主义制度,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皇权开始衰弱,议会权力上升,社会更加民主。
第3个回答  2011-01-10
1、中世纪后期,英国出现削弱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1215年,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以限制王权,以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自此英国逐渐确立起一种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
〈意义〉:限制了王权,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奠置了以后英国的政治体制。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由于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的贸易活动迅速发展。英国利用大西洋航运中心线的位置,积极进行海外贸易和海外掠夺。。这当然喂饱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腰包。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为资产阶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成长扫清障碍,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最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意义〉:君主专制统治结束,建立了代议制民主政体,缓解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入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于世界来说,它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并且是世界近代史开端。
3、沙皇俄国的政治改革。
(1)1689年,彼得一世在握权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意义〉彼得一世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俄国不断壮大。彼得一世在应对西方文明的挑战面前,努力地把西欧文明移植过来,不过改革后俄国仍然是封建农奴制国家,并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2)俄国1861年改革。
即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意义〉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3)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俄国首相斯托雷平于1906~1911年推行的旨在摧毁村社制度、扶植富农经济的土地改革。
〈意义〉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
4、法国大革命。
法国的民主力量于1789年~1877年与封建专制的长期斗争,于1877年确立共和政体。
〈意义〉因为当时法国是欧洲大陆的核心国家,所以大革命后建立的共和政体,扫荡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5、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在德意志统一之后,德意志帝国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意义〉推动德意志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