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禁止带校外食品」的规定合理吗?

四川达州两名寄宿学生因无法带牛奶入校,蹲在门口喝完半箱奶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事后校方工作人员表示,因为考虑到校外食品的安全性,所以学校禁止学生带校外食品入校。现场视频中,两名学生蹲在校门口,一箱拆开的牛奶放在地上,他们一起拆掉吸管,将牛奶一盒盒喝掉。旁边经过的路人都在为学生鸣不平,称“学校做得太差劲”。视频发布后,有网友称学校的管理有问题,“正常长身体喝点牛奶怎么了?”“过分了,没必要这样。”还有人质疑学校是为了照顾校内小小卖部的生意。还有网友认为,规矩是规矩,但是学校需要更人性化的管理记者从渠县教科局获悉,该局已对达州外国语学校校长进行了约谈,并责令立即整改。

第1个回答  2021-09-17
客观地说,禁止校外食品,尤其是易变质的食品进入校园,是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常见的做法。毕竟,学生全天都在学校,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第一个就要追究学校的责任,学校很难撇清干系。所以,“一刀切”禁止校外的食品进校,虽然有些简单粗暴,但确实管用,责任也变得更加清晰,出事了不至于替外来的食品背锅。这样的规定,我家孩子上学时也有,当时虽然觉得有点不近人情,但也能够理解。而且,不管这样的规定是不是合理,学校是有规定在先,明明白白写着,学生只能遵守。后来的调查表明,保安在旁边不是在监督学生喝完,而是劝阻不要再喝,将剩下的半箱存到了保安室里,等放假时带走或由家长取回。可见,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特别大的过错。
当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说明学校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至少相关规定的宣传不够。约谈一下校长,要求改进一下工作方式,也不是不可以。有意思的是,虽然上级约谈是“责令学校对相关规定进行整改”,但学校的回应却是“就今后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学生自带食品进校园的规定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同时,将通过学生干部、班主任向学生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到底今后还让不让带,语焉不详。如果细细推敲,可能还是会禁止,否则也就不用“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其实这时候学校也难,真的放开当然容易,但万一真的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到时候,可没有人站出来说从外面带进来的食品学校不用负责。
很多人都怀疑,学校这么做是为了照顾学校内部小卖部或超市的生意。

这个不是没有可能,甚至可以说,可能性很大。

有时候,学校在内部超市招标的时候,还可能作为主要的条款进行约定。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学校开超市,稳赚不赔的秘诀之一就是这种“地方保护”政策。

让学生的消费能力都释放到学校里面,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个人觉得,只要这里面没有猫腻甚至腐败,其实也情有可原。

毕竟学校对内部的超市管理起来容易,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也解释得通。
不过,学校内部超市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就是价格偏高,这是值得警惕的。

曾经,媒体就报道过,某中学一个100平方米的小卖部,三年的承包价竟然达到了320万元!

这样的承包价,说明学校的超市简直就是暴利了。

相对于禁止外面的食品入校,我们其实更应该关心校内食品的价格。

学校的小卖部或超市,应该做到两点:

一是质量应该和外面保持一样,不能够有丝毫降低。

二是价格也应该和外面保持一致,甚至应该更低一些,因为在校内经营超市,能够节约一些成本。

说实话,如果学生从学校的超市能买到物美价廉的食品,当然也就没有必要从外面带。

同样的奶,学校的价格和外面一样,甚至还便宜一点,你想让家长带,他们也不会给孩子带。

也只有做到这一点,学校禁止学生带食品入校才顺理成章。
第2个回答  2021-09-17

不合理,因为带食物是学生的自由,学校禁止外带食物就是变相的强制消费,有损于教书育人的初衷

第3个回答  2021-09-17
学校禁止学生带。从校外买回的食品回来。这明显是不符合规定的。因为学生只要在学校校外买的产品合格产品不是三无产品。就可以买,而且。学校不准在校外买东西属于霸王条款。为了他是为了超过学校的生意是他是他的生意。和苍白的声音所以说完全是。不合理的霸王同伙。不让学生从校外带食品,真是不好的,很少很少一。
第4个回答  2021-09-17
客观地说,禁止校外食品,尤其是易变质的食品进入校园,是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常见的做法。
毕竟,学生全天都在学校,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第一个就要追究学校的责任,学校很难撇清干系。
所以,“一刀切”禁止校外的食品进校,虽然有些简单粗暴,但确实管用,责任也变得更加清晰,出事了不至于替外来的食品背锅。
这样的规定,我家孩子上学时也有,当时虽然觉得有点不近人情,但也能够理解。
而且,不管这样的规定是不是合理,学校是有规定在先,明明白白写着,学生只能遵守。
后来的调查表明,保安在旁边不是在监督学生喝完,而是劝阻不要再喝,将剩下的半箱存到了保安室里,等放假时带走或由家长取回。
可见,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特别大的过错。

当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说明学校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至少相关规定的宣传不够。
约谈一下校长,要求改进一下工作方式,也不是不可以。
有意思的是,虽然上级约谈是“责令学校对相关规定进行整改”,但学校的回应却是“就今后科学化、人性化管理学生自带食品进校园的规定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同时,将通过学生干部、班主任向学生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到底今后还让不让带,语焉不详。
如果细细推敲,可能还是会禁止,否则也就不用“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
其实这时候学校也难,真的放开当然容易,但万一真的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到时候,可没有人站出来说从外面带进来的食品学校不用负责。

很多人都怀疑,学校这么做是为了照顾学校内部小卖部或超市的生意。
这个不是没有可能,甚至可以说,可能性很大。
有时候,学校在内部超市招标的时候,还可能作为主要的条款进行约定。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学校开超市,稳赚不赔的秘诀之一就是这种“地方保护”政策。
让学生的消费能力都释放到学校里面,可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个人觉得,只要这里面没有猫腻甚至腐败,其实也情有可原。
毕竟学校对内部的超市管理起来容易,从食品安全的角度也解释得通。
不过,学校内部超市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就是价格偏高,这是值得警惕的。
曾经,媒体就报道过,某中学一个100平方米的小卖部,三年的承包价竟然达到了320万元!
这样的承包价,说明学校的超市简直就是暴利了。
相对于禁止外面的食品入校,我们其实更应该关心校内食品的价格。
学校的小卖部或超市,应该做到两点:
一是质量应该和外面保持一样,不能够有丝毫降低。
二是价格也应该和外面保持一致,甚至应该更低一些,因为在校内经营超市,能够节约一些成本。
说实话,如果学生从学校的超市能买到物美价廉的食品,当然也就没有必要从外面带。
同样的奶,学校的价格和外面一样,甚至还便宜一点,你想让家长带,他们也不会给孩子带。
也只有做到这一点,学校禁止学生带食品入校才顺理成章
第5个回答  2021-09-17
四川达州两名学生因为学校不让带牛奶入校,结果无奈之下,两人蹲在门口喝完了半箱奶。喝的过程中还有一旁的人上前劝阻,担心孩子喝坏了身体。而随着这则视频的曝光,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论。部分网友说学校的管理存在问题,甚至有人质疑学校这么做是为了照顾小卖部生意。对此,校方工作人员表示,之所以这么做是考虑到校外食品的安全性,学校才禁止学生带校外食品进入学校的。不过大部分的网友对于这样的说法并不买账。其实有关学校的奇葩规定,这并不是个例,编者在上学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些奇葩的校规,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些我“那些年的奇葩遭遇”。首先说说编者在小学时候遇到的奇葩校规,那就是校方不准学生在学校里的小卖部买东西,是的,你没有听错,是学校里的小卖部。那我就很郁闷了,既然不让学生在小卖部买东西,干嘛还让他在学校营业呢?对此,学校给出的回复是小孩子吃零食就不吃饭了,可以在小卖部买学习用具但是不能买零食吃。不过,小卖部的零食依旧摆满了货架,并且也没有人去管理。接下来再说说编者在初中的“遭遇”,我们当时的学校竟然要求必须学会游泳才能够参加初升高考试。对此很多人都说是“霸王条款”,不符合规定。不过学校说,这个就是他们的制度,如果不遵守可以不在本校就读。事实上,学校的确在我们入学之前就已经告诉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这条规定了。奈何这所私立学校远近闻名,教育质量出奇好,于是家长对这样的规定也都表示默认。可是时至今日,我依旧不能明白,为何学校会有这么个规定。读高中的时候还算正常,感觉学校的规定也都中规中矩,但是到了大学又遇到了难以接受的一条校规,那就是每个学生必须会打太极。笔者之前以为这都是老年人才会进行的项目,没想到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关键我是一个手脚极度不协调的一个人,学起来太费劲了。尤其是那招“白鹤亮翅”,真的是太难了,让人学到崩溃。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校每天晚上限制男生热水的使用量,这使得我一个南方的“孩子”每天晚上去大澡堂泡澡。其实不光自己经历过一些奇葩的学校规定,笔者还听别人说过一些奇怪的学校规定。比如说学校禁止男生理光头,秃顶的学生要戴假头套;阿姨查寝的时候,书桌上不能有书,垃圾桶不能有垃圾。还有类似头发自然卷要开证明;女生晚上十点钟熄灯关寝室,男生则是十点半熄灯关寝室,至于那多出来的半小时,据说是为了让男生送女生回寝室等,真是刷新众人的三观。现在想想,那些年经历过的奇葩校规,虽然有点来气但是也会傻傻笑出声,因为那也是有关青春的记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