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经济开发区的开发与创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2011年3月29日,省委书记张宝顺视察太和经济开发区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正在的建设的悦康药业安徽生物制药产业园项目工地。在详细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等情况后,张宝顺对太和县医药产业发展寄予厚望。张宝顺强调,生物制药产业是低碳、环保的产业,不仅对太和,对安徽省来说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希望企业加快建设,早日投产,发挥优势,做大做强。
而鉴于悦康药业集团太和项目在国内医药行业的巨大影响,广药集团白云山制药厂积极与之战略合作,也在太和经济开发区选址,投资15.8亿元,打造广药集团现代化学药物生产基地。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继续坚持基础设施与项目开发并重,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医药生产基地,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医药之都。计划引进医药及配套项目300个以上,医药产业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实现 “双500亿元”。
医药产业领域的大项目带动战略不过是太和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一面镜子。
引进大项目,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拉动产业发展——四两拨千斤的东方哲学被太和经济开发区演绎得淋漓尽致。
同时,开发区从原单一的医药营销、加工发展延伸到医药机械制造、药品包装材料生产、医药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药品包装企业有仁济印务、华康包材、远景包装、华夏嘉和新型材料等。安徽神健医药设备有限公司拥有现代化加工制造设备,如美国等离子火焰切割机、埋弧焊机、氩弧焊机、立式数控车床、大型全自动卷板机、全自动焊接机等高精尖加工设备50多台(套)。物流项目有北方物流、正大物流、世存物流等。市场方面有西药市场、中药材大市场、国际保健品商城等。成立有行业担保公司和保健品商会等。
医药科技含量不断增强。在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现有:贝克药业、一帆药业、哈博药业、悦康天然、海神药业、三精万森制药、海力药业、宝和生物等都是高新技术制药企业。其中贝克药业拥有国际领先的手性化合物合成技术,宝和生物在中药提取萃取方面有重大突破和专利技术,悦康生物制取7-ACA装置为目前世界单体第一。
积极发展医药原材料种植业。在当前太和薄荷种植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行为积极扩大薄荷种植的规模,并与阮桥、坟台、李兴等数十个原材料种植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加快绿色GAP中药材基地建设,为医药产业原材料的需求提供强大的源头保障。
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项目实施和企业培育。一是引进、开发、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坚持对外招商引资与本土企业开发并举,大力组织实施一批科研成果产业化、具有重大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的龙头型、基地型、旗舰型、税源型重点项目,加快形成支撑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质项目群。二是提升重点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资本运营能力强、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经营管理能力强、抵御风险能力强”的大企业。三是加快发展一批成长性企业。大力扶持化学药品和生物制药企业,大力发展中成药。充分发挥太和县医药商业优势,大力发展医药工业,吸引全国知名的医药集团发展医药加工业。鼓励和支持医药企业做大做强,以太和县丰富的药材生产基地和市场优势为依托,加强太和西药市场和亳州中药市场的紧密结合,重点发展国家一、二类新药和中成药,扩大中药生产和提取的规模,增加产品品种,扩大医药工业生产规模。四是通过重点扶持和有序竞争,推进企业布局向集群化方向转变,生产结构向分工协作方向转变,产品结构向特色化、高质量、高附加值转变,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医药企业。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加快贝克药业、悦康药业、华源仁济医药等企业上市步伐。
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以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为主,大力发展现代生物药物及生物医用材料,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
积极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医药产业集群。以现有的大型医药产业为龙头,以中药提取的研发和生产为重点,打造医药工业产业园。在医药产业园的周边整合医疗器械制造业,以现有的医疗器械加工企业为基础,积极搞好对外技术合作,推进医疗器械生产技术水平;同时,积极构建现代流通体系,进一步提升医药产业附加值,加快建设医药仓储基地和配送中心,吸引国内外大型流通企业和连锁销售商入驻,从事规模化经营,实现与生产企业的无缝对接。加大医药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全面发展,互相结合,全力打造现代化的医药产业集群。
凭借地处东西结合部、南北过渡带的区位优势,秉承热情诚信的服务理念,大力实施专业集群战略、人才优先战略、体制创新战略和节约集约战略等四大战略,蓄势腾飞的太和经济开发区正向 “中国医药及健康产业之都”、“国内重要的纺织服装制造基地”、“中部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的目标阔步迈进。
太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伟坦言,与其它开发区一样,土地、资金、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同样制约着太和开发区的快速发展。但与这些客观因素相比,前沿技术、高层次人才等智力资源的缺乏才是开发区未来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最大短板。
有关专家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太和开发区显现了自身的发展优势,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业。无论是从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还是从加速转型的宏观经济趋势而言,太和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都势在必行。
“所以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招才引智。发展到今天,资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不仅因资金,更要引才引智,要 借脑发展。 ”赵伟对此早有谋划。
开发区正通过多种渠道,广邀省内外的顶尖学者和知名专家,以便成立高规格的顾问团,并计划通过引进国内各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进而引进一批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入区工作。
像2007年2月创办济南德信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徐坤就是山东大学和日本大阪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目前,公司已申请发明专利6项,批准1项,其中“符合EP标准噻托溴铵的合成”专利已在美、英、日、韩、印度、欧洲等地申请专利保护。同时,公司申请的 “符合EP标准噻托溴铵的生产”获得2011年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立项研究。该公司目前在太和经济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投资2.5亿元成立安徽德信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工业产值6.9亿元,利税9000万元。
已准备在太和投产的广药集团广州白云山化学制药厂厂长、广州市优秀专家刘学斌也是一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他于2003年发明“结晶头孢硫脒及其制造方法”,并获得专利。
“不求所在,但求所融入。国内外的高层次人才,只要愿意来开发区工作的,我们都热忱欢迎,并竭尽全力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搞好服务”。
“十二五”期间,太和经济开发区一方面要把传统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重视产业的发展前景、效益和潜力,善于把握产业上、中、下游之间的关系,把项目入驻作为发展经济园区经济的主攻方向,重点引进投资过亿的大项目,并以重要链接为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科技支撑、智力支持、政策扶植、促进产业规模发展。
另一方面,太和经济开发区将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培育产业集群。重点做好医药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培育壮大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并将引导和鼓励园区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争创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
2012年将是开发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是争取扩区升级,建设省级生物医药基地的关键一年,也是开发区实现医药产业工业产值和商业销售收入“双500亿”目标的里程碑式的一年。全区上下在太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推进开发区三个文明齐头并进,争做科学发展领头雁,勇当皖北崛起排头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