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筱轩军门序作品注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8
在1871年(光绪六年)的夏,沙皇俄国趁机利用中亚浩罕汗国首领古柏侵扰新疆的混乱局势,悍然侵占了我伊犁地区。清政府多次尝试交涉,但俄国拒绝撤离。1875年(光绪元年),左宗棠接任新疆军事督办,率军讨伐阿古柏。经过三年的努力,新疆平定。随后,清政府派遣崇厚前往俄国谈判,试图收回失地,但最终在光绪五年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这个条约不平等,导致伊犁西南、南部及南疆北疆边境大片领土丧失。由于舆论强烈反对,政府拒绝批准这一条约。在压力之下,清政府于光绪六年再次派出曾纪泽进行谈判,俄国最终同意修改之前的条约,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尽管比之前有所减少损失,但依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吴长庆,字筱轩,安徽庐江人,他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官至广东水师提督,并曾驻守朝鲜。他对于维护国家领土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遵循公正之道,真诚地实行。他提到《易》中的"中孚"、"谦"和"明夷"卦,其中"利涉大川"的寓意,虽然"明夷"卦爻辞中并无此语,但他理解为在困难面前要有渡过难关的决心。

吴公指出,当时如烟台(燕台)这样的商港,对外贸易频繁,商船络绎不绝。他对于处理国际事务,特别是与外国的交涉,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不能仅满足于表面的和平交往,而是需要深入思考条约的本质,避免耗费国库资源。他强调,签订的条约往往不平等,不能简单视为盟约,而是帝国主义侵夺利益的手段。

他进一步阐述,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试图通过怀柔政策来维系和平,但实质上是对外妥协,牺牲国家权益。"包荒"一词,看似宽容,实则是对国家主权的牺牲。在外交谈判中,吴长庆倡导的是同心同德,协力奉行,而不是轻易退让或忧虑于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