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历史中考 求一份初二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 只要有题目 问题就行 谢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6-26
世界历史的断限和分期
古代——远古~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近代——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现代——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当代——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前

中国历史的断限和分期
古代——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
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
现代——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
当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经济特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特征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社会特征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结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文化特征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限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失败的原因:
1、 个人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的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其没有内在的经济动力
2、 君主专制制度使郑和这支“皇家部队”其实也是皇权的宣传队
3、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对“利”的蔑视使郑和的船队并非一支毛衣船队,而是一支皇权的宣传队
总之,中国封建制度在给中国带来强大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隐患,潜伏着不少危险,当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兴起以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日益拉大,最终导致近代中国的屈辱。

资本主义强国的现代化
前提: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
条件:
圈地运动、殖民掠夺、贩卖黑奴
提供 大量资本和雇佣劳动力
发达的工场手工业 技术条件
国外市场的扩大、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市场条件
自然科学的发展 文化知识条件

闭关政策的主要内容:

1、 一口通商
2、 实行“公行制度”
3、 清政府对外国商人及中国商人的严格限制
4、 限制出口货物

闭关政策的社会历史根源:

1、 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 是风景爱你政府被迫自卫的一种简单手段
3、 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产物
4、 是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心理的产物

闭关政策的评价:
1、 一种消极防御手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妨碍自身的发展,使自己停滞倒退,与世界隔绝
2、 使中国表达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 妨碍了中外科学文化的交流,束缚了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从而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一方面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期,处于停滞状态,另一方面,长期禁锢于中世纪黑暗中的欧洲脱颖而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起来。说到近代中国的落后,需要明确两个相互关系的观点,一个是中国的落后并不是鸦片战争才开始的,是在鸦片战争之前相当一段时间中国就明显地落后于西方一线国家,甚至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这种落后使得中国没有力量去阻止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在一个观点在就是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却是大大加重了加深了中国的落后。
对于落后的中国的原因,一代代的学者进行探讨,、见仁见智:自然条件,人口的眼里,官僚政治,文化超稳定结构,亚西亚生产方式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重本轻末的传统,闭关锁国的政策等不能不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Q: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主义打开入侵中国的大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 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逐步地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转变。
1、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航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的地位。
2、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 的商品市场和特供应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第二,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1、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 鸦片战争就中国人民肩负的只是反对本国封建压迫的任务,战后, 同时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革命不再是单纯的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农民革命,而成为对外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主义压迫的民主革命。
总之,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反对封建的民主革民时期。

Q: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相关(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
A:现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关系:两者的主题、内容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是两者又有紧密联系,息息相关,不能分离,前一个为后一个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后一个是前一个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Q: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带来了什么?
A: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
第一, 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第二, 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使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完整的主权。
第三, 通过不平等的条约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轻笑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形成了对它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中国被纳为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为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第四, 在传教士的名义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Q:中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1、 腐败的清王朝不可能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eg:靖道将军 奕山 “防民甚于防寇”
2、 清朝统治者对世界大势的一无所知
3、 封闭自首和夜郎自大的心态是导致近代前朝中外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表现在装备的落后,近代战争缺少认识,不懂近代指挥艺术,不了解近代海战的规律特点。
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而正是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长期不变,所以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原因。

Q: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是什么?
A:落后就要挨打,但落后不一定失败,中国抗是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以弱胜强的例子,但是落后加腐败不仅要挨打,而且必然失败,近代清政府领导的几次反侵略战争就是明证。

Q: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A: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争取人民族解放的斗争史。
第一,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的图谋。
第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激励了中国人民奋起直追,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Q:辨析,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A:错误。指出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无意味着经济技术的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发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因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而当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装备等很落后,而且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

Q:近代的通商口岸和租界与当今改革开放的口岸开放有什么不同?
A:近代的通商口岸和租界是国家主权丧失的重要标志,当今改革开放的口岸开放是我国现行的对外政策。
第一,前提不同。现在我国是主权国家,同外国的关系是以“平等互利”五项原则为基础的。
第二,目的不同。我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达到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
第三,方向不同。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致的,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不是搞全盘西化,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

Q:今天还存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吗?
A:有。隐性掠夺。一个重要的手法就是通过所谓的国际产业转移,有道发展中国家主动承接西方已经淘汰的落后产业,形成高低端产品价格的“剪刀差”。领域: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方式:非核心的生产外包方式。

辛亥革命时间:1894年兴中会建立~1919年五四运动前
第一阶段:1894年兴中会建立~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主要内容是资产阶级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主要事件是兴中会的建立,同盟会的建立和三层主义学说的推出。
第二阶段: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孙中山正式卸去大总统职务,主要内容有辛亥革民的发动、胜利和失败,主要历史事件有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与袁世凯的多位。
第三阶段:1912年孙中山正式卸去大总统职务~1919年五四运动前。主要内容为孙中山为坚持民主共和,反对帝制,反对专制而继续奋斗,最后归于失败,主要事件是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第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2、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
3、各界及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第二,清朝新政
1、
2、司法改革 《大清新刑律》
3、奖励实业
4、教育改革 废科举、新学堂、派留学
5、预备充实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Q:清末新政与当年维新变法的主要区别。
A:性质上不同。维新不仅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还要求改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反映了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愿望和要求,新政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改革运动,其目的是要强化现有的国家机器,讨好帝国主义。
新政的破产,“预备立宪”的骗局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是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弃医从政、立志救国→上书遭拒、思想觉悟→建立组织、策划起义→伦敦蒙难、声名鹊起

资产姐姐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1) 涌现一些民主革命的思想家
2) 反清革命组织不断建立
3) 组建资产积极革命政党

三民主义学说:
驱除鞑虏→民族主义→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核心:夺权(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权(政治革命)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反对土地所有制→共权(社会革命)

三民主义的评价(历史意义):
1) 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2) 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 大力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涉及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1)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飞跃。
2) 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3) 辛亥革命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4) 辛亥革命推进了真心实业热潮的出现,为中国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它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数十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

Q: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A: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方面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最主要的体现在:第一,领导辛亥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十分软弱的阶级。所以,尽管其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在革命斗争中,却时常表现出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敢不敢放手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发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失败的关键之一。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只限于党和新军这个狭小的范围,而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中。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面对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此时却占到了农民的对立面,他们解散农民武装,直至农民战争。因此,他们在反对国内外势力的斗争中,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革命失败也是必然的。第三,辛亥革命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体,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未能胜任其实历史使命。

Q: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命性、民主性?
A: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使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和民权主义思想在法律上得以实现。
第二,使民主思想进一步具体化,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
第三,从颁布的背景来看,是为了防范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确保了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

Q:孙中山为什么让位于袁世凯?

A:第一,南京政府的腰杆不硬
第二,袁世凯的阴险狡诈
第三,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
第四,在革命高潮中附从革命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局限性,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以至于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一个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内部松懈,派系纷杂(软弱性、妥协性)。

Q:革命派在与改良派论战中是如何论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A:同盟会成立后,保皇派极度恐慌,大肆诋毁革命。1905年~1907年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首先,清政府已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次,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只有革命,才能摆脱清政府所带各人民的痛苦,革命是“救人救世”,疗治社会的良药。再次,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革命本身是为了建设,所以革命虽有牺牲,但必将带来历史的进步。

Q: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A:辛亥革命前,通知中古的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第一,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言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反动统治着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第三,给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中国代表出席1919年的“巴黎和会“提出的正当要求。三次取消:
1、 取消在华的七项特权
2、 取消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3、 归还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利

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递进的阶梯:
1、 科学技术
2、 科学技术、制度建设
3、 科学技术、制度建设、文化意识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吧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

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具体表现在:
1、 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在客观上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2、 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首先,他们指出,孔学不等于全部国学。其次,他们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的一无是处。
3、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不知道有没有用,看着办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