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的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4-23
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1.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天举行,所以又叫'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但在参加乡试之前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2、会试:是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又称“礼闱”、“春闱”。参加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3、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的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为“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三鼎甲”。希望可以帮到你。
第2个回答  2011-04-23
殿试即由皇帝出题考试,决定三甲。
第3个回答  2011-04-23
简而言之:皇上金銮殿亲自考试
第4个回答  2011-04-23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皇帝亲临殿廷,发策会试中式的贡士,称殿试。也叫“廷试”、“廷对”。源于西汉 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武则天天授二年于洛阳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宋开宝八年,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元无殿试。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是由武则天创立的。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 殿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 殿试试卷
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一、二、三甲,两榜。蒙古、色目为一榜,汉人、南人为一榜。前三人赐进士及第,为一甲;余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为二、三甲。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 北宋初年和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开宝六年(973年),翰林学士李仿知贡举,主持在东京贡院进行的全国会试。经过各场会试,共录取进士、各科及第者38人。其中有2人在召对时因“材质最陋,对问失次“而被黜落。落第进士徐士廉击登闻鼓,控告李仿“用情取舍“,要求殿试,以求公道。宋太宗下诏从落第者中选出195人和已中的36人,在讲武殿进行复试,由宋太宗亲自主持,结果又有127人及第,而原录取的人中又有10人落选。张榜后,朝野大哗,李仿降职。这次科举案,不仅成为殿试的发端,而且自此确立了封建社会的三级考试制度。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1230.htm#sub31230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5个回答  2011-04-23
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皇帝亲临殿廷,发策会试中式的贡士,称殿试。也叫“廷试”、“廷对”。源于西汉 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武则天天授二年于洛阳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宋开宝八年,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元无殿试。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是由武则天创立的。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 殿试,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 殿试试卷
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金代及第者分上、中、下三甲。元工分一、二、三甲,两榜。蒙古、色目为一榜,汉人、南人为一榜。前三人赐进士及第,为一甲;余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为二、三甲。明清沿元制分三甲,但不分二榜。 北宋初年和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处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三年举行一次。开宝六年(973年),翰林学士李仿知贡举,主持在东京贡院进行的全国会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