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心理赶走了属于你的快乐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14

身为初中生的刘浩,一升入初三就开始情绪不稳,烦躁易怒,经常和父母争吵,故意和父母作对,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比以前差。近段时间以来还出现情绪低落,失眠,不愿出门,不愿说话,食欲差,消瘦,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的情况。同时还伴有愉快感缺失,兴趣减退,对以前特别感兴趣的活动也提不起兴趣,语言、思维及运动迟缓,担心自己将来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对不起父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

其实,刘浩的这种情况就属于明显的心理抑郁。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一些青少年可能还会说:“青少年怎么可能得抑郁症呢?”事实上,抑郁心理已经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形势向青少年们扑来了。那么,青少年产生抑郁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1.家庭原因。家长的极端教育与青少年抑郁性格的产生有着较大的关系。在家庭中,父母是子女的表率。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孩子。然而有许多父母为了孩子的前途,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走极端。一种情况是,父母对孩子长期娇惯,过于溺爱,在生活上他们是孩子的“保姆”,让孩子始终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由于这种“小皇帝”式的家庭生活的影响,等到入学以后,其适应能力、人际交往等能力相对较差。另一情况,在学习上父母是孩子的“监督官”,不时“关心”孩子的成绩。这种专制的家庭教育方式,常使他们的孩子在生活上成为无能者,在学习上则总是害怕失败,使他们不敢表现自己,从而使心理和性格都受到压抑,逐渐变得忧愁、抑郁。

2.自身原因。首要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还很不完善,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往往是片面的。青少年们在脑海中往往存在着许多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一旦幻想和现实发生矛盾,便会产生挫折感。由于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就容易变得忧虑和苦闷。以学习为例,很多学生盲目自信,但稍遇挫折就又盲目自卑。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得青少年感到无法控制自己而产生焦虑与恐惧,从而产生自我封闭的抑郁心理。另一方面是青少年达不到既定目标所产生的失败感,这是他们陷入抑郁的重要原因。理想是青少年学习的动力之一,但青少年在学习中往往对自己期望过高,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加之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上还不成熟,正确的人生观还没形成,因此他们在学习中很容易因失败而感到苦闷和彷徨,产生自我无能感,陷入自轻、自贱的抑郁情绪中。最后一点是自尊心的丧失。一些自尊心丧失的青少年,在大部分时间内忧愁伤感,害怕参加活动,害怕遭到别人拒绝,他们感到没有人爱他们,孤独,无助,压抑。

3.人际交往原因。目前,许多青少年身受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他们的时间几乎全用到了繁重的学业上,无暇顾及同学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学习竞争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忽略了朋友间的情感沟通。这种紧张的学习状态,往往使他们感到生活单调乏味,产生孤独和寂寞的情绪,进一步导致抑郁情绪。

4.教育原因。“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是最不容忽视的一点。尽管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常常取消各种课外活动,迫使学生“苦读升学书”。小考天天有,大考三六九,排名榜公布于众,学生人为地被分数分为“三、六、九等”,使青少年的“学习活动”实际上变成了“应试活动”,极大地限制了青少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中。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