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急求民族英雄的故事(小学生用)

谁有适合小学一二年级有关民族英雄故事的演讲稿,比如郑成功啊,岳飞啊等等。就简单的讲一下他们的英雄事迹,自己的简单感受就可以了。
如果有谁作文功底比较好,写一个给我也行。好的我再追加100分。(如能配上相关的图片则更好)
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哦,不要长了,300-400字左右就OK了。谢谢!

第1个回答  2009-04-19
岳飞(1103-1142),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岳飞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杀飞,始可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第2个回答  2009-04-18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诗作高度概括了收得台湾的艰难历程,无限深情地抒发了自己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

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清顺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旧部)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1661年4月,郑成功令长子郑经防守厦门,新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 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000人,损失惨重。1662年2月1日,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郑成功于1662年旧历五月初八因病逝世于台湾,终年39岁。

杨靖宇将军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姓马名尚德,乳名顺清,号骥生。1905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驻马店市驿城区(原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

杨靖宇幼时在村私塾读书,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即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
1923年9月,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第一工业(开封织染)学校,由于他深知旧社会的黑暗,所以积极追求真理。不久,他加入了北京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5年,在声援、支持上海“五卅”运动斗争中有着积极表现,1926年被吸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迎接北伐军入豫作战,同年冬,杨靖宇和在外地上学的党团员,奉中共豫区执委的指示,回家乡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4月4日,在党的指挥下,杨靖宇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组织了数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执事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担任主席(代行县长职权)。6月,杨靖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国民大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反动势力的进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领农民自卫军,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武装斗争。
在中共豫南特委领导下,杨靖宇和李鸣歧、张家铎、张耀昶等,响应党的“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号召,于1927年11月1日,发动了著名的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建中共确山县委,并成立了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杨靖宇任总指挥。这一时期他们曾与强大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武装和地方反动势力的进攻。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汝南县马乡、南至信阳明港、西至确山县城、北至驿城区水屯纵横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杨靖宇和战友们开始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后来这支部队成为信阳四望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力量。
1928年底,杨靖宇以中共河南省委特派员的身份,使用张贯一的化名,先后到信阳、洛阳、开封等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从不畏惧,对党的事业坚贞不屈,多次被党营救出狱。1929年7月,杨靖宇被党中央由上海调往东北从事党的工作。
他在东北期间,先后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州省委代理军委书记。1932年11月,他开始使用杨靖宇的化名,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往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先后担任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和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在这里,杨靖宇领导军民对日寇坚持了长达九个年头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使得数十万日军不能入关,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斗争业绩,有力配合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充分表现了他忠贞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精神。1934年,杨靖宇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7年12月,他又被党中央确定为中共七大筹备委员会中25个委员之一。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蒙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只身同数百名日伪军战斗到最后一息,以身殉国,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五岁。
第3个回答  2009-04-19
宋朝,在中国北方,有一个叫女真族的部落不断闯到中国来抢东西、杀人、放火。而当时的皇帝,他成天吃喝玩乐,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为了修一座宫殿,他抓了很多人拴上绳子,让他们干活。女真族的部队也就是这个时候侵略中国。岳飞在家里听到逃难的老百姓说了这些事后心里非常着急,于是他准备离家参军保卫国家。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岳飞的妈妈给岳飞讲了很多要为祖国增光的事。最后岳飞的妈妈又取来针,让岳飞跪在地上托着小墨盒,在岳飞的脊背上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她这样做是为了让岳习永远记住,要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保卫国家。就这样,岳飞含着眼泪告别了家乡,告别了妈妈来到部队参了军。岳飞因为打仗勇敢,被提升为小队长,虽说官小了点,但岳飞却没有一丝恕言,他想更大的努力来实现他为国家效力的诺言。很多年过去了,岳飞因为打仗勇敢,肯动脑筋终于被提升为大将军了。可是那时候中国已经有很多地方都被金兵占领了,皇帝于是就派岳飞去攻打。 金兵的将领是个叫金兀术的人,平常戴着尖尖的帽子,两条狐狸尾巴做的飘带拴在帽子上。金兀术还是一个非常阴险的人,打仗时他常用铁链把许多马链上,后面跟着很多用铁甲包成的车,用这些办法他经常打赢宋朝的军队,他的这种战术就被称为“铁拐马”。后来岳飞想出了破“铁拐马”的方法。打仗的时候竹杆上缠上镰刀勾马的小腿、这样“铁拐马”就成了“拐马”了。金兀术的大军被岳家军赶得好远好远,从此岳飞的军队就被人称为“岳家军”。五、 岳飞由于经常打胜仗,传到了一个叫秦桧的人的耳朵里,秦桧是宋朝的宰相,他非常嫉妒岳飞,怕岳飞将来超过自己。而这时候打败仗的金国由于害怕岳飞的厉害,就派人化了装来到了京城也给秦桧送来了很多很多金银珠宝。

于是秦桧就整天闷在屋子里琢磨怎么陷害岳飞。他找了好多好多人要他们去告岳飞,可是他们都没有干,因为他们知道岳飞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后来秦桧终于找到一个人,这个人收了秦桧很多的钱然后答应去告岳飞。就这样,岳飞和岳云都被抓起来了,他们的脖子上都挂了好沉好沉的铁链,连押他们的牢头们都放声大哭。他们知道,岳飞和岳云都是国家的忠臣,都是被人陷害的呀。秦桧找了一个他的好朋友何铸去审讯岳飞岳飞,可是何铸查来查去也没查出岳飞的一点点证据,但为了向秦桧交差,他还是审问了岳飞。在大堂上岳飞的脸因为饥饿而廋了不少,但他还是那么坚强。何铸要岳飞招供为什么要“谋反”,岳飞撕开衣服,露出了他母亲在他背上刺的四个字“精忠报国”何铸被深深的感动了,眼泪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 后来秦桧又找了两个爪牙(解释:秦桧的走狗),把岳飞打得满嘴吐血,身上全肿了,但岳飞都没有屈服。最后没有办法,他们就偷偷在牢房里将岳飞杀害了,岳飞临死前仰天长叹“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希望历史能给他一个公正,一代英雄岳飞就这样被杀害了。 就这样,一代英雄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但永远为很多人所敬仰,都学习他为了忠于国家保卫国家的精神。而秦桧呢?秦桧则成了千古罪人,后来的人们建了很多纪念岳飞的庙宇,每天那里有很多人去看望岳飞,岳飞站在那拿着长枪可好看了。而纪念岳飞的庙宇门口,却垂头丧气的跪着一个石头做的人,小朋友们猜猜看,那个人是谁呀。当然答案很简单,他就是那个秦桧。

这个是小学老师的教案,你修改下应该就可以了~

如果你真的要很短的话:
http://www.cxzw.com/show.php?artid=556115&page=1

还有,那个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的!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哪个是?!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414340.html
自己好好看看!
第4个回答  2009-04-18
岳飞是南宋名将。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他报效国家,从军之前,母亲在他背上刺了“ 精忠报国 ”四个大字。岳飞不忘母训,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每战必胜,立功无数,名闻大江南北。岳飞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遵守纪律,宁可忍住饥饿,不敢打扰人民,留下“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的美名。百姓们为了感谢岳飞的功德,建了岳飞祠,并塑了他的像放在祠内,早晚礼拜。

“岳家军“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当岳飞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45里,眼看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自己王位不保;又怕岳家军强大起来,成为自己政权的威胁,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挥泪退兵时,中原人民拦住军马,哭声充满了原野。

历史,翻过了近千年,许多领一代风骚者,销声匿迹了;一些开创了一个朝代者,也在渐渐地为世人所遗忘,可岳飞却横贯时空,长存于历史长河。汤阴人对岳飞神样的情结,整个华人圈又何尝不是!岳飞不仅是汤阴的,也是整个民族的。他的爱国精神,他的精忠铁魂,是中华民族的铮铮脊梁。这样的神,是造不出来的。您得到了整个民族的认同,得到了绵绵千年历史的认同,而且这种认同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将更清晰,更灿烂,更永恒。
第5个回答  2009-04-18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诗作高度概括了收得台湾的艰难历程,无限深情地抒发了自己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

郑成功,(1624—1662年)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原名福松、森,号大木,福建南安县石井村人。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1645年(清顺治二年),21岁的郑成功在福州受到隆武帝朱韦健的召见,颇多赏识,被认为本家,赐他国姓(朱),改名成功,因此中外尊称之为“国姓爷”。1653年(清顺治10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又封他为“延平郡王”。

郑成功的活动是在国内明清王朝交替和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东方的时期展开的。1646年(清顺三年)秋,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生擒,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掌握隆武朝廷军权,在汉奸洪承畴的勾引下,率兵投降了清朝。郑成功反对父亲隆清,率领部下先在广东南沃岛起兵,继而挺进厦门鼓浪屿,1650年(清顺治七年)占领厦门、金门两岛。以后与清军展开不断的战斗,逐步收复了福建漳、泉地区,并控制了北至浙江舟山,南至广东潮惠的东南沿海地区。

1659年夏,郑成功率水师10余万北上,经舟山溯长江,连克瓜州、镇江等城。7月围攻南京,误中清江南总督郎廷佐的强兵计,折兵回厦门。翌年,清军分三路进攻厦门,被郑成功击退。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展开长期的斗争。荷兰殖民者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并不断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激起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652年(清顺治九年),台湾爆发了以郭怀一(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旧部)领导的抗荷武装起义。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郑成功为了抗议荷兰殖民者在海上的掳掠,曾下令禁止商船到台湾贸易,在经济上给荷兰殖民者以有力的打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