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团队展风采,听学研讨话统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7月30日下午,《小学教学》编辑部利用网络进行了将近四个小时的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河南省许昌市小学语文学科中心教研组吕蔚屏团队、江苏省苏州市杨建英名师工作室、江苏省南通市姜树华名师工作室,结合具体案例, 把握统编教材编写意图,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开花。

一、许昌小语团队:让学习在课堂中真实发生

李丛梅老师执教《忆读书》

李老师的教学依托课后思考练习题确立教学路径,将课后习题中语文要素训练点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进行实施,努力让语文要素的训练落地生根。李老师的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她充分利用《自学检测单》,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学过程中又利用《学习单》,先自主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再同桌互助完成“态度或评价”“什么是好书”。整节课老师重在指导,把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打破了平时课堂教学的“一言堂”。

正如许会娜老师的评课所说,李丛梅老师的这节课一是聚集语文要素,精准定位课程目标;二是凸显“学”为中心,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三是践行合作学习,让学生走向“主角”。

二、杨建英名师工作室:言语学习实践

1、潘琪老师执教《夜宿山寺》

这节课作为低年级的古诗教学,潘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读出意思、读出画面,达到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如怎样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呢?潘老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节奏,而是示范读后,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在哪儿停顿,总结出“五言诗上二下三”的节奏。在引导学生理解“危”时,李老师从“危”的发音、组词入手,从字的演变理解“危”是高的意思。相机问“高楼有多高”,结合学校教学楼来理解“百尺”,自然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夸张”,又通过李白的其它几句诗加深对夸张的印象。像这种“文学知识或表达方法”,李老师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让低年级的学生感知、感受的。

2、吴妍彬老师执教《鸟的天堂》

整节课思路明了,围绕三句话:“鸟的天堂”里没有鸟、“鸟的天堂”里有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句“鸟的天堂”里没有鸟,学生默读后,老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卧”“堆”“翠绿”……体会榕树的特点:大、茂盛、绿、生机。从而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学生自然感受到这种静态的美。

第二句“鸟的天堂”里有鸟,主要体会鸟的特点。吴老师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文字传达的内容,还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是怎样把变化的过程写出来的,并读出这些变化。《四季之美》与这篇课文同样写鸟,吴老师列举其中一句,与本课进行对比,让生去发现不同,感受动静结合的美。“一只画眉鸟”的特写镜头,吴老师又带领学生初步感受了点面结合的妙处。

最为精彩的是师生合作朗读“傍晚的鸟的天堂”“早晨的鸟的天堂”,一静一动,动静交融,展现了生命之美。师生深深赞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杨建英校长做了《言语学习实践,提升语文学习的意义》的讲座,她提出: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应生成对学习者有价值、有作用的心理表征。语文教学要通过语感实践、语境实践、语用实践、内容重构……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表达。

三、姜树华名师工作室:“言意新生的”单元整体学习

1、陈钰枢老师执教《跟着课文学观察》

这节课是陈老师进行的三上第五单元整体学习。陈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按照“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揭开观察奥秘”这样的方法,带领学生再次走进《搭船的鸟》,从中探究作者是怎样写出翠鸟的美丽的。继而让学生用相同的方法,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通过圈画关键词、播放视频感受翠鸟捕鱼动作之快。在感悟《金色的草地》一课作者的观察时,小组合作,分工明确。从两篇文章中让学生明白:细心观察、留心生活。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最后安排了“制订观察计划”画思维导图的环节。学生展示交流,师生评价,更多的是引导、欣赏和激励,课堂上呈现出相互启迪、相互欣赏的氛围。陈老师立足儿童立场设计学习,把握单元整体学习,深度破译表达形式的“言”,深刻体悟文本内容的意,创造出“言意共生”的语文生活。

2、主持人姜树华对杨老师的课进行评述。杨老师执教的习作单元整体学习围绕“观察”,“整”出了观察的精彩获得,“整”出了观察的不同手段,“整”出了观察的表达方式。我们不止于会“发现美”,更要会“表达美”。

将近四个小时的活动,汇聚了名师团队的心血与成果,给我们呈现出精彩的统编教材的教学案例,向我们传达新教材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展示新教材的新教法新探索。今天的活动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了,让我们看到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广阔天地。“知行合一”,有了这些名师的引领,我们要把所学所悟所得运用了课堂教学、教学研究,让语文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