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开封相国寺
相国寺位于开封市鼓楼区自由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初名建国寺,唐改名相国寺,沿用至今。宋明两朝寺院规模、声名达到鼎盛,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和禅宗圣地,被列入我国历史上四大名寺之一。
相国寺坐北朝南,东西宽62m,南北长310m。建筑均系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所修或增建,其风格为清代官式建筑与地方手法的结合。现存四进院落,基本保存完整。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接引殿)、大雄宝殿、罗汉殿、藏经楼等。中轴线两侧有配房,藏经楼东西两侧有观音阁、地藏阁及东、西配殿。
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式,屋面覆绿色琉璃瓦,翼角高耸,具有南方建筑特征。该殿两山收山尺寸较大,颇具早期建筑风格。
大雄宝殿面阔七间,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屋面覆绿色琉璃瓦。翼角高耸,巍峨壮观又不失灵巧之气。该殿面阔七间,殿前月台与殿宇台基相连,周立石质望柱、栏板,柱头雕刻狮子,姿态各异,形象逼真。
罗汉殿屋面覆绿色琉璃瓦,俗称八角琉璃殿,实系八角形回廊和八角攒尖亭两座建筑组成,殿内原供奉罗汉像。基座为八边形,高1.6m,占地840㎡,回廊每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檐翼角高耸,后檐翼角无起翘。罗汉殿八角亭位于八角回廊围成的天井院正中,为重檐攒尖式,亭顶置铜质喇嘛塔式宝顶,亭内供奉木雕四面千手千眼观音像,传说系一木所雕,为镇寺之宝。
藏经楼是寺院现存最高的建筑,位于中轴线北端,是历代僧人存放经书的场所。建筑为二层,重檐歇山式,底层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梁架结构反映了河南明清建筑的袭古之风。二层檐下正中悬“藏经楼”篆书匾额,相传为清代书法家孙星衍的真迹。
钟楼内悬挂一口铜钟,高2.23m,最大口径1.81m,重达万斤。周铸有“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阳文大字及铸钟官员和工匠的名字,系清乾隆三十三年铸造物。
“相国霜钟”为旧时开封八景之一。
千手千眼观音像正面(文宣提供)
全景(文宣提供)
大雄宝殿正面(文宣提供)
罗汉殿(顾馥保提供)
藏经楼(文宣提供)
艮岳遗石正面(文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