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高二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0

1. 高二语文必背文言文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背文言文、诗词第三册:《卫风 氓(节选)》《秦风 无衣》《邶风 静女》《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节选)》《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长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山居秋暝》《登高》《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 赤壁怀古》《鹊桥仙》《声声慢》《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渔翁》《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李凭箜篌引》《过华清宫》《菩萨蛮》《浪淘沙》《桂枝香 金陵怀古》《江城子》《苏幕遮》《一剪梅》《六国论》《游褒禅山记》第四册:《长亭送别(节选)》《陈情表》《赤壁赋》《滕王阁序(节选)》。

2. 高二上册所有文言文 原文及翻译

陈情表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

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服待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逍遥游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

3. 高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必备篇目

整个高中要背的都告诉你吧~必修一 *** 《沁园春.长沙》戴望舒《雨巷》徐志摩《再别康桥》《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 *** 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 *** 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必修二《诗经.氓》《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王羲之《兰亭集序》苏轼《赤壁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必修三李白《蜀道难》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荀子.劝学》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huī)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dí),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méng)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yī)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yōu)棘矜(qín),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duó)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nàn)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韩愈《师说》必修四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定风波》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醉花阴》李清照《声声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必修五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王勃《滕王阁序》(第二。

三段)李密《陈情表》选修《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6)。“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7)。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8),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9)。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10)。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11)。其志洁,故其称物芳(12);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杜牧《阿房宫赋》苏洵《六国论》屈原《离骚》李白《梦游天姥吟别留》李白《将进酒》 常用的18个虚词之.马.而.乎.其。.。

4. 高二文言文

1)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啊

用法:。。。者,。。。矣,是文言文中典型的判断句的格式,具体意义没有,是一个虚词,也可以说是助词

2)“王之动愈数”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助词,解释为“的”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助词,解释为“的”

这两个用法相同

3)与“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前后并列,分别又是动宾搭配,兵字古今异义

A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河北河南是名词作状语,并且古今异义

B 四海之大能有几人欤,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反问,异义

C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收藏经营精英,名词作动词

D 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应该是不欺余,这里是倒装,宾语前置

答案:B

4)“人持议,甚失孤望”中的“失”是什么用法?

这些人所持的议论,非常使我失望。

使动用法

5)与“饰之玫瑰”(《买椟还珠》)句势相同的一相是( )

A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B 乃设九宾礼于庭,于,介词,在,状语后置

C 贾家庄几为巡檄所陵迫死,为。。。被动

D 易于皆亲自与语,何易于都亲自和他们谈话,皆。。。表示判断

6)与“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宋人酤酒》)中的“所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是。。。原因,就是之所以的意思,相当于因为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就是用来,以是“凭借”的意思

B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与赵者,之所以。。。的原因

C 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可是天地用来养活人的东西,原本不过这有限的数量;用来,和A相同

D 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所用来,和A相同

7)与“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宋人酤酒》)的句势不同的一项是( )判断

A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判断

B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判断

C 子何恃而往,反问

D 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士大夫,判断

答案:C 注:同第3题

8)与文中加点的“雨”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左右欲刃相如 加点:刃,名词作动词

B 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加点:腰,名词作动词

C 去今之墓而葬焉 加点:墓,名词作动词

D 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加点:囊,名词作状语

答案:D 注:解释4个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

你这里并没有文中,估计是名词作状语,象雨一样的意思

累死了,做的累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