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会伤人?如果能重新育儿,我再也不会这样溺爱孩子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7

文//大尧妈

在武志红老师写的《为什么家会伤人》中,提及到这么一个小案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皮鲁的小男孩,因为从小就被家庭溺爱,最终失去理性而造成悲剧的故事。

有一天,3岁的皮鲁因为手中拽着的一块糖果不见了,着急地哭了起来。

那块糖果是妈妈的一个朋友给的,家里没有,于是皮鲁开始大哭,吵闹,任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怎么劝说,安慰都不听,甚至跟他讲明天一早给他买他喜欢的玩具都不行。

一直嚷嚷说:我要,我要,我一定要那块糖果。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一幕,一家四个大人,大半夜拿着手电筒,在寒冷的冬天,跑出去找那块糖果,但是仍旧没有找到。再一看皮鲁,仍旧在那哭得歇斯底里。实在没办法,妈妈还是去找了朋友,重新拿了一块一模一样的糖果回来给皮鲁。这事就告一段落了。

这是皮鲁第一次尝到了哭闹所带来的胜利果实。以后一旦遇到任何想要的东西,皮鲁都会如此,甚至更甚,而父母、爷爷奶奶都会奈何不了他的哭闹,宠着他,满足他的要求。

长大了,皮鲁第一次谈恋爱失败,结果却拿出小刀割伤了自己的手腕。

在医院,皮鲁被抢救了过来,但他却开始绝食,嘴里狠狠地说:我就要那个女孩,一定要。

无论父母怎么劝,皮鲁就是不听。

从当初的一块糖果,到如今的谈恋爱失败,在家长的无限制溺爱中,皮鲁失去了理性。

如果可以重新养育孩子,我相信皮鲁的父母再也不会这样做了。

其实在看这个案例,大尧感觉很压抑。

现在不像以前,生一堆孩子,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全家人会更加疼爱这个孩子,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尤其是老一辈的,对孩子更是溺爱的不得了。殊不知这些溺爱是孩子人生的催化剂,更会为孩子接下来的人生埋下重要的引雷。

我还记得在《家有儿女》电视剧中的这么一个场景,宋丹丹饰演的刘梅,为了让孩子们努力学习,特地邀请她同事的孩子来家里做客。

据说她同事的孩子,十岁就被称为神童,参加过各种国际竞赛,而且都获得了大奖,刘梅想着,让他来感染一下自己的三个猴孩子们。

朋友孩子一进门,她的同事就像个老妈子一样跟在后面,拎着包,带着水,俨然像带一个婴儿一般。

突然,孩子鞋带开了,直接把脚放在茶几上,大声喊着自己的妈妈过去系。同事也熟练地低着头去给孩子系鞋带。

这一幕惊呆了刘梅,好奇地问了一句:你家孩子十岁了,还不会自己系鞋带吗?

同事很自然地说:为了让孩子更加专注地学习,不浪费时间,也怕孩子辛苦,日常生活上的一切事情,我都包办。

这不就是一个巨婴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为家长溺爱而变成巨婴或者“残疾孩子”。家长总是觉得,尽量多为孩子做一点,孩子就能轻松一点,能为孩子包办的,几乎一手抓。

溺爱孩子,在 育儿 道路上是大忌。溺爱的结局,往往都是不得善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短片:

短片讲述了一堆父母从小对孩子万事包办,以至于孩子长大了,连穿衣吃饭都不会,更别提去赚钱养活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把孩子变成了一个“残疾孩子”,一离开父母,便不能生活自理。每当需要什么的时候,就直接伸手找父母要,直到其父亲去世,母亲再也无力无条件满足孩子一切需求。快三十的孩子,心智却像个孩童。

看过短片的人,肯定会被一个场景震惊了,成人的孩子一直在客厅玩 游戏 ,年迈的母亲坐在他身边死去,孩子却一直没有感觉。一直到自己饿了,去招呼自己的母亲给自己做吃的,结果母亲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而孩子却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等吃光了家里所有能吃的,孩子实在饿急了,居然用剪刀剪开母亲的肚子,蜷缩了进去,把自己变成一个婴儿。

这部短片很讽刺,却很深刻地表现了家长对孩子溺爱所带来的伤害。

有人要说,孩子本来就小,在小的时候,就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用爱包围长大的孩子,才会更 健康 快乐地成长。

的确,在 育儿 这条道路上,被爱包围长大的孩子,更容易 健康 快乐地成长。但当爱没有把握度的时候,变成溺爱,便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个隐形的炸弹,最终结果就是毁了孩子的后半生。

就有人要问了,爱与溺爱,如何把握这个度呢?

首先,不要对孩子过分照顾。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围着孩子转,以孩子为中心。父母省吃俭用,不停地去富养孩子;父母万事包办,孩子只需要学习好就行;父母生病不舍得去看,孩子一病全家出动吃不好睡不好等等。其实上面这些行为,是大多数家庭都存在的,以孩子为中心,并不是错,但是过分去照顾孩子,就很容易过度,以至于变成溺爱。其结果就是少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多了一个“巨婴”的“残疾孩子”。

其次,允许孩子去摔跤,去独自面对挫折。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当孩子走路摔了一跤,家长赶忙跑过去,抱起孩子说:宝宝不哭,疼不疼,摔到哪了,就怪这地不平,我们揍他。总有些大惊小怪的。其实这是不对的,会让孩子长大后,丧失面对困难的勇气,娇气有懦弱。

最后,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有原则,不能跟孩子讨价还价。现在我们有的家长,会常常因为孩子的无理取闹,而去跟孩子讲条件。比如:你只要听话,妈妈就给你买你喜欢的玩具;你只要去做这件事,妈妈就满足你一个要求;你只要不哭,妈妈就给你想要的东西等等。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原比我想象的还要聪明,当他发现只要自己这样做,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以后就会“屡试不爽”,渐渐去挑战家长的底线。当家长总是跟孩子讨价还价,没有原则,孩子就会觉得做什么都只要跟你谈条件就行,而家长也会逐渐在 育儿 道路上丧失威信,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一句“ 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 ”坑害了多少家长和孩子。不要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我们的孩子,远远会比我们懂得要“多”。

并不是说孩子有成人的思维,而是说,孩子在面对一件事物或者一个问题,他也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爱孩子,不是去溺爱孩子,不是一味地去万事包办,让孩子有求必应。

溺爱就是迫害。

育儿 路上,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摔跤,因为奔跑更加带劲。

那种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是完全错误的 育儿 方式。

希望每一个家长,都不会尝到溺爱的恶果。千万不要让自己在 育儿 路上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重新养育孩子,我再也不会这样溺爱了。

世界上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悔药。但愿这种如果重来都不存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