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战用文言文怎么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1. 最终用古文怎么说

1、末——表示最后的时候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中的“‘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译文:行程一百里,走了九十里才算完成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

2、终——表示最终

出处:周朝·佚名《诗经》中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译文: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

3、竟——表示终究;终于

出处:西汉司马迁的《毛遂自荐》中的“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译文:平原君最后和毛遂一起走了。

4、卒——表示终于;最终

出处:西汉·司马迁《垓下之战》中的“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文:现如今我被困在这里,是上天让我灭亡,不是战争的罪过。

5、遂——表示终于

出处:西晋·陈寿《隆中对》中的“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然而曹操最终能够战胜袁绍,不只是占据天时之利,也是因为人的谋略。

2. 文言文翻译

吴士

〔明〕方孝孺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夫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糜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右《越巫》、《吴士》二篇,】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知其非者众矣,岂不惑哉!【游吴越间,客谈二事类之之书以为世戒。 】

——选自《四部备要》本《逊志斋本》

吴地有个读书人喜欢夸夸其谈,自以为才能很高,号称当世谁也比不上他,尤其善于谈论兵法,言必称孙武、吴起。当时正值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在姑苏自称吴王,与本朝争夺天下,战事还未决出胜负。那读书人拜见张士诚说:“我看当今天下形势没有比姑苏更便利的了,物产没有比姑苏更富庶的了,武器士兵也没有比姑苏更精锐的了。但是之所以不能称霸天下的原因,是因为将领太无能了。现在大王的将领都任命那些浅陋的人担任,指挥作战而不知道兵法,这简直是鼠类相斗罢了!您大王若真能拜我为将军,便能夺取中原,至于战胜那些小敌就更不在话下了。”张士诚以为也说得对,便拜他为将军,听任他自行招募兵士,并告诫管理钱粮军需的官员不要计较他支取的多少。那读书人曾游历过钱塘,与钱塘的一些无才能而又怯懦的人有交往,于是就到钱塘去招募兵士,那些浪荡市井的人都去投靠他,他选拔了几十个人给予官职,每月花费的军饷以万石来计数。他们每天聚坐一堂相互谈论行军作战的兵法,余下的时间就杀牛宰羊大摆酒宴,那些招募来的人实在是不能率领兵士作战的呵。曹国公李文忠攻占钱塘以后,那读书人及部下都逃跑离去,不敢稍微抵挡一下,后来被搜索捕获,捆绑到辕门诛杀,临死前还在说:“我熟读孙、吴兵法。”

【上面是《越巫》、《吴士》二篇。】我见世上之人喜欢虚妄的死于虚妄,喜欢吹嘘的死于吹嘘,而终其一生不知道自己毛病的人很多啊,这怎么不让人感到困惑呢!【我在游历吴、越时,有客人谈起这两件事,就把它们归为一类,写出来作为人们的戒鉴。】

【】内的是原文有而你上面没写的古文和翻译~~

和百度略有出入~~

3. 比赛完了用古文怎么说

◎悲bēi〈形〉(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悲,痛也.——《说文》悲,伤也.——《广雅》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何哭之甚悲也.——晋·干宝《搜神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伤忧虑);悲郁(悲伤忧郁);悲涕(悲痛的眼泪);悲哭(悲痛号哭);悲怒(悲痛愤怒);悲疚(悲痛);悲戚(悲痛忧伤);悲恻(悲痛)( )悲哀故遂忍悲为汝言之.——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悲雨(因悲哀而泪下如雨);悲哽(悲哀哽咽)( )悲壮;悲凉戍角悲吟.——宋·姜夔《扬州慢》( )又如:悲角(悲壮的号角声);悲风(凄厉的风声);悲默(忧伤沉默)( )悲愤余闻而愈悲.——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词性变化◎悲bēi〈动〉( )眷念;怅望游子悲故乡.——《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悲谓顾念也.”( )又如:悲思(思念,怅念)( )哀怜;怜悯悲予志焉.——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余悲之.——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感叹,慨叹悲哉世也.——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可悲以此为治,岂不悲哉!——《吕氏春秋·察今》◎悲bēi〈名〉( )悲哀,伤心.如:悲喜交集;悲欢离合( )悲叹发其志士之悲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佛教语,愿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萨概念的基本特点.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 )苦吾于佗文不知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唫累日,仅能成篇.——宋·胡仔《杜少陵三》网上找的资料,望采纳,谢谢。

4. 泓水之战 文言文 翻译

原文 楚人伐宋以救郑(1)。

宋公将战。大司马(2)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弗听。冬十一月已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3)。

宋人既成列(4),楚人未既济(5)。司马曰(6):“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7)。

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8),宋师败绩(9)。

公伤股(10),门官歼焉(11)。 国人皆咎(12)公。

公曰:“君子不重伤(13),不禽二毛(14)。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15)。

寡人虽亡国之余(16),不鼓不成列(17)。”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18),隘而不列(19),天赞我也(20)。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21)!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23),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4)?明耻教战(25),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26),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27)。

三军以利用也(28),金鼓以声气也(29)。利而用之(30),阻隘可也;声盛致志(31),鼓儳可也(32)。”

——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注释 (1)宋公:宋襄公,名兹父。前638年,宋伐楚,楚救郑,这年冬天宋 楚两军交战于泓.。

(2)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字子鱼。 (3)泓:泓水,在今河南省柘(zhè这)城县西。

(4)既:已经。 (5)济:渡过。

(6)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7)告:报告。

(8)陈:通“阵”,这里作动词,即摆好阵势。 (9)败绩:大败。

(10)股:大腿。 (11)门官:国君的卫士。

(12)咎:怪罪,归罪,指责。 (13)重(chóng从)再次。

(14)禽:通“擒”,俘虏。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

(15)阻,迫也。隘,险也。

言不迫人于险。 (16)寡人:国君自称。

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

(17)鼓:击鼓(进军)名词做动词。 (18)勍(qíng)敌:强敌,劲敌。

勍:强而有力。 (19)隘:这里作动词,处在险隘之地。

(20)赞:助。 (21)成列:排成战斗行列。

(22)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23)何有于二毛:意思是还管什么头发花白的敌人。 (24)明耻:使认识什么是耻辱.教战:教授作战的技能。

(25)爱重伤:怜悯受伤的敌人。 (26)服:(对敌人)屈服。

(27)三军崐:春秋时,诸侯大国有三军,即上军,中军,下军。这里泛指军队。

用:施用,这里指作战。 (28)金鼓:古时作战,击鼓进兵,鸣金收兵。

金:金属响器。声气:振作士气。

(32)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译文 事件背景:宋襄王欲称霸诸侯成为盟主。

楚国实力强大,郑国附庸推举,楚国做了盟主。宋襄王不忿,盛怒讨伐郑国。

楚军攻打宋国以援救郑国。宋襄公将要迎战,大司马公孙固劝阻说,“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君王要振兴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

襄公不听。 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泓水交战。

宋军已经排成战斗的行列,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子鱼说:“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攻击他们。”

宋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再次报告(宋襄公)。

宋襄公说:“还不行。”(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

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禁卫官杀绝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襄公说:“君子不再杀伤已经受伤的敌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

我即使是亡国者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不懂得作战。

强大的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还有什么害怕的呢?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明耻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使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

(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以鼓舞士兵的勇气。

利用有利的时机,(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气充沛盛大,增强士兵的战斗意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是可以的。”

感想 真是个目光短浅的君主。既然要讲仁慈,干吗要与人为敌呢?!既然为敌了,却偏又讲起仁慈来了。

实在是前后矛盾得可以啊。若要对敌人讲仁慈,必先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方可讲得啊,否则伤了大腿还是小事,丢了卿卿性命便是连讲仁慈的本钱也丧失了啊。

再不,就必须消敌于无形,我不为人人之敌,人人亦不以我为敌,那才是最大的仁慈!宋襄公对敌人的仁慈,也正是对自己的残忍,子鱼在此之间,倒显得很倒霉,辅佐了这样一个‘妇人之仁’的君主了,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一个腐败,愚昧的君主。题解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边发生战争。

当时郑国亲近楚国,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攻宋救郑,就爆发了这次战争。

当时的形势是楚强宋弱。战争开始时,形势对宋军有利,可宋襄公死抱住所谓君子“不乘人之危”的迂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