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为什么会从四川分离出来,而成为直辖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09
原因一:1、发挥重庆的区位优势,辐射西南,带动长江上游的发展。重庆市的区域位置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政治优势,经济体量靠前,直辖后更能发挥其辐射区域经济的作用。
原因二:2、有利于解决四川人口过多和行政区划过大,给行政管理和发展带来的困难。四川省面积太大,人口太多,在一定程度上管辖不是非常到位,城市的合理规划和管辖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重庆市人口是区域内人口最大的城市,人口密集度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人口也是划分直辖市的硬性标准。
原因三:3、有利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完成移民任务。三峡库区的移民搬迁工程,如果单独成立三峡省,重新建立管理体系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对于新建城市的发展也非常具有局限性。
原因四:4、重庆当时在四川省为非省会城市,但城市和人口规模经济体量综合实力靠前,把重庆市直辖出来,不影响成都省会城市职责。
扩展资料:在中国历史上,重庆虽然有很长一段时期属于四川,不过,该地区并不都归属于四川。在部分历史阶段,重庆和四川可以说是并列的关系,或者可以说曾经是一对兄弟,现在正好又成为了一对兄弟。具体来说,早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阶段,今四川省一带主要属蜀国这一诸侯国。而今重庆市一带主要属巴国这一诸侯国。对于蜀国和巴国,并不存在归属关系,也即都是周王室之下的诸侯国。在蜀国和巴国的基础上,这两个地区又分别诞生了宴芦蜀文化和巴文化,并且,在简称上,四川省简称“川或蜀”,而重庆市则简称“渝或巴”。到了战国中后期,秦国消灭巴国和蜀国,今四川、重庆一带成为秦国的疆域。在郡县制下,秦国在今四川省一带设立了蜀郡,而在今重庆市一带设立了巴郡。自此之后的多个朝代,又在这两个地区设立了其他郡县。在汉武帝刘彻这位千古一帝在位时。今蜀郡和巴郡一带逐渐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呼,也即“益州”。到了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刘备建立的蜀汉就主要占据了益州之地,而益州就主要包含了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唐朝这一历史阶段,今重庆市一带设有渝州,属山南西道。而对于今四川省一带。因为李世民改益州为剑南道,治所位于成都府,所以该地区主要属剑南道。由此,在唐朝时期,从建制区划上来看,重庆并没有归属于四川。咸平四年(1001年),北宋在今今四川、重庆一带设立了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重庆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四川由此得名,并且包含了今重庆市一带。当然,严格来说,四川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建制区划,主要还是一个地域概念。在行省制的背景下,元朝正式设立四川行省,下辖了重庆路总管府,由此,当时的重庆归属于四川。到了明清这一历史阶段。在今重庆市一带设立重庆府,归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和四川省。也即在元明清这一历史阶段,重庆均属于四川。1954年,重庆与四川合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设立,自此不再归属于四川省。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最大的直辖市重庆:设立时是出于哪三大考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