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政治说课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5

高中必修一政治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中必修一政治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必修一政治说课稿1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说教学重点】

  文化的内涵与力量

   【说教学难点

  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说教学方法】

  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说教学过程】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

   (二)文化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4)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5)还要注意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相近,用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运动。例如考古学中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中特社义文化中的“文化”。

  [处理练习题]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②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⑥克隆技术

  ⑦伦理道德观念

  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⑨乡镇企业

  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2、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有了人类社会才会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处理P6探究四,知道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运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即精神离不开物质,文化必须以物质为载体。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

  非常丰富。静态角度: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动态角度: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把人们引向歧途。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的含义以及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注意文化作用的两重性。辩证分析:文化有先进健康文化和落后腐朽文化之分。前者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后者有阻碍作用。对文化有一个总的了解,理解其内涵,了解其外延,感受其力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和熏陶。

   【课堂练习】

  《第二教材》上的例题和选择题。

   【书面作业】

  根据上述材料简述文化的力量(《第二教材》P38)。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较为陌生,再者文科特长班和普通班以及理科班在课前准备也不一样,因此课堂教学方式也应不完全相同,要有预备方案才行。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知识点一定要强调准确,重点知识要讲精讲细,最好能当堂运用练习一下,本节课原本设计的课堂探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今后在设计课堂教学上时还要多注意课堂的高效。

  高中必修一政治说课稿2

   一、说教学理念

  (一)以人为本,人学定教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观。

  (二)回顾生活的生态课程观。

  (三)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识建构观。

   二、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本课是经济生活的核心,前一框题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市场经济的共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有的个性,为下一课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课能够说是承上启下。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学习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以及政府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的手段矫正市场调节的弊端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以《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增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以及相互关系。

  水平目标:通过对金融危机等热点问题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针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初步提升合理化的政府干预与宏观调控的应用水平。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准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当前经济危机我国宏观调控具体措施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我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特征,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等是这节课的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熟记的知识,所以尤为重要,而且还要培养中学生对热点问题分析的水平,这个地方对水平目标的培养尤为重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是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升华,起到了呈前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本节课知识重难点如下:

  重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确立依据:这是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为什么设为重点是因为这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解题思路的重点,学好这个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市场经济和分析经济问题。打好这个基础有利于对接下来知识的学习。

  难点:

  1、学生学会根据材料辨析哪些知识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材料中分析出宏观调控的手段。

  2、学生能够分清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3、学生能够树立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优势,树立社会主义信念。

  确立依据:难点主要是水平目标和树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为知识目标相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分析材料的水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对学生需要的锻炼,其它的课也需要锻炼。还有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因为这是学生自主的事情,所以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所以也是一个难点。

   三、说学情

  刚升入高中,政治思维还不成熟,但绝大部分学生都对时政有着浓厚的兴趣,思维处于理性知识锻炼还不够的阶段,而对感性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比较好。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先听老师讲授新课然后自己下去再复习,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上把知识点讲透,学生在课下复习会更轻松些,而且学生对这个课有可能不太感兴趣,所以我会把课堂气氛尽量活跃起来,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我会用材料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所发生的事情去考虑。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水准,所以我设立的重难点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

   四、说教法和学法

  结合《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四大教学建议“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坚持准确的价值取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我将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关心时政,为国家出谋划策的积极性。在全面推动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老师决不但仅是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适当引导我用到的教学法有: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演绎归纳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上课,同学们好,这节课呢我们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多媒体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视频片段从这个视频中我们能够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提出的,PPT内容(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改革收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注重,在视频中党的十四大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之后再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水准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的《决定》又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老师列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发展的,我想同学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含义都有一定的概念了,那就是什么呀?PPT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难点问题,分析比较:

  在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即使是高三学生也容易混淆,而且教材并没有给出非常准确的答案,所以老师在这里必须讲授,可列表比较,尤其注意两个政策在制定机构和手段上的不同,然后再请同学们讨论以上的经济手段中哪些是财政政策,哪些是货币政策?

  最后,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可让学生说一下原因。前面已经学过了价值规律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相关知识,学生们应该能够说出来。

  总结升华,巩固知识:

  课堂小节让学生自主发言,如果时间充裕,给时间准备,发言的时候只看板书,不看书。

  课堂练习:学生能够回顾一下自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来,自己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用自己身边生活的例子,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实给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而且通过这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和开放市场后家乡的发展,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信念!

  课后作业:继续注重金融危机,注重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我国有哪些宏观调控的政策,从中比较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相信在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此次金融风暴会尽快成为历史,也相信在我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国民经济依然会持续健康发展。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