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耕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崇山峻岭之间,一条小溪穿流而过。远处的夕阳斜落在山头上,水面上泛着粼粼金光。

一方石矶之上,一个戴着竹笠的渔夫正在垂钓。

他岿然不动,仿佛与石矶连成一体。

身后传来脚步声,一个樵夫挑着重重的柴担来到石矶前。他放下柴担,大口喘着气。

樵夫坐在石矶上,用袖管擦拭着额头的汗水,大声问道:“能钓到鱼吗?”

“能!”渔夫一动不动,轻声回道。

“鱼钩上不放鱼饵能钓到鱼吗?”樵夫不甘心,又问道。

“不能”。

......

这是被誉为千古奇文的《渔樵问对》的开篇。

砍了一天柴的樵夫又渴又累,来到溪边歇脚,看到闲坐在那的渔夫,便没事找事地来套近乎。

渔夫想着要好好给他上一课,所以借着钓鱼这件事,娓娓道出一些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

此时的渔夫俨然成为“道”的化身。

其实他的角色定位由来已久。

《庄子•杂篇•渔父》中曾记述了孔子和一个渔夫的详细对话。

对话中渔夫对孔子大段阐述了道家的无为之境,孔子叹服,尊称渔夫为“圣者”。

屈原所著《楚辞》中的《渔父》一章中,渔夫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歌而飘然远去。

渔夫在这里成为一个欲引屈原“悟道”的先知。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一灯大师的手下渔樵耕读四大弟子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他们阻碍过黄蓉和郭靖寻找一灯大师求医治伤。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但在渔樵耕读这个成语中,渔夫排在首位,书生却排在末位。

这里的渔夫并非是普通打渔为生的人,而是有学识有文化的读书人,而且是圣贤级别的大知识分子。

他们洞察事实、睿智达观,但是在乱世中,却选择了渔夫的外衣明哲保身。

渔夫最典型的代表是东汉的严子陵,他是汉武帝刘秀的同学。

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

樵夫最典型的代表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他出身贫寒,靠卖柴为生,但酷爱读书。妻子不堪其穷而改嫁他人,他仍自强不息,熟读经书,后经乡人举荐,官至中大夫。

耕指的是舜在历山下教导民众耕种的场景。

读指的是苏秦埋头苦读的场景,悬梁刺股中的刺股就是指苏秦在读书时,要打瞌睡了,就用铁锥刺一下大腿。

《渔樵问对》的作者是北宋邵雍(1011年12月25日~1077年 7月27日 ),字尧夫,谥康节。北宋儒家五子之一。

除了这部万字奇文外,他的《皇极经世书》和《梅花诗》同样被世人所熟知。

《梅花诗》与姜子牙的《万年歌》、李淳风的《推背图》、刘伯温的《烧饼歌》并称为中华四大预言奇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