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何至今都惧怕俄国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2-09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集结于苏联远东边境的150多万苏联红军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兵分四路,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进发,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等地的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

苏联红军借助2.6万门大炮、5500辆坦克、5000架飞机的威力,势如破竹,有“皇军之花”之称、曾经不可一世的关东军顷刻间灰飞烟灭,短短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便有8万多人被击毙,近60万人成了俘虏。

“数量如此之多的俘虏如何处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苏联红军将其作为战利品之一分期分批地押入苏联境内,多数安置到苏联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少数安置到哈萨克地区以及顿河流域的坦波夫州等地。从此,他们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悲惨人生,超过15万日军战俘葬身于异国他乡。

苏联对日本发动突然袭击,并非毫无缘由。

1939年5月,业已在“满洲”站稳脚跟的日军,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挥军北上,严重侵犯了苏联的利益,双方于诺门罕发生了一场长达4个半月的激战。苏联以2.5万人伤亡的代价,方才顶住日军的疯狂进攻。由于日军战斗失利,而苏联越来越多地受到纳粹德国的威胁,双方于9月停火,次年6月正式缔结协议。

1945年8月,欧洲战事业已结束,苏联终于腾出手来报日本一箭之仇。对于很多苏联人而言,1905年日俄战争战败,被迫割地的耻辱记忆犹新,所以对于日本可谓恨之入骨。也正因为如此,苏联打击日军毫不留情,对待战俘也毫不手软。

苏联将日军俘虏视作战利品,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几乎以一己之力与纳粹德国展开长达4年的殊死搏杀,付出了2700万人的惨重代价,致使战后苏联劳动力严重短缺,急需补充劳动人口。对于这60万日军战俘,当时的苏联当局表示,战俘主要用来干重体力活,下矿井、砍木、弄建筑、铺公路等等,算作是对战争期间苏联所受损失的一种抵偿;同时规定,只须供给最低程度的食宿条件,苏联当局无须做太多投入。苏联当局的这一态度决定了日军战俘的悲惨命运。

1945年11月初,首批日本战俘抵达西伯利亚战俘营,主要为关东军中的各级军官数千人,此时西伯利亚已经进入一年之中最为难熬的寒冬,日军战俘首先必须面对的考验便是酷寒。接收和管理日军战俘的各个劳改营将之安置在窝棚和临时搭建的简易房中,显而易见,如此居住条件根本无法抵御严寒的侵袭。

日军战俘难以适应西伯利亚的严寒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