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大盗”袁世凯不称帝就是圣人?太过厚颜无耻贻笑大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袁世凯科举多年秀才都考不中,走家族的关系进入淮军才获得了进入政坛的门路。

袁世凯投奔了养父袁宝庆的拜把子淮军提督吴长庆,吴长庆视若己出,对他照顾有加,还安排了张謇教他读书,屡屡提拔他,但后来吴长庆失势,袁世凯便绕过他去巴结李鸿章,而对吴长庆屡屡羞辱,妄图架空吴长庆,夺取兵权,使吴长庆郁郁而终。被人将嫖妓、卖鸦片、贪污军饷的事情捅了出来,结果李鸿章没保他,袁世凯被解除职位回乡,一场算计落了空。

李鸿章提拔袁世凯多次,两人以师徒相称,袁世凯被调往浙江都不愿去上任,害怕脱离了李鸿章势力圈,会提拔速度变慢,如此深厚恩德,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下台,袁世凯立刻抛弃他去投奔清流李鸿藻与帝党翁同龢,又一次背叛,也埋下了下次背叛的前提,他这时候开始接近帝党,自然而然的后来接近了维新党人。

戊戌维新时,袁世凯加入了康有为强学会,并且与维新党人有一些交情,加上光绪本身就希望在年轻官员中培植羽翼,便提拔袁世凯,认为可以托付事情,后来袁世凯背叛光绪,向慈禧的亲信荣禄告密,又一次背叛。

有人说袁世凯是辛亥革命首功,这完全是可笑的言论,中国革命自太平天国以来,六十年奋斗,以天地会为最坚守,以孙中山、黄兴等人为最先进,全球各会道门组织反清联盟成为同盟会,同盟会发动了数十次革命起义运动,最终创造了辛亥革命的基础,与一介清廷官吏有何干系?袁世凯不过是摘桃子的人而已。

辛亥革命时北方已有大量革命军,燕晋联军策划北方军人大起义,有数万人规模,北洋第六镇吴禄贞与滦州二十镇张绍计划滦州兵谏,但袁世凯将吴禄贞刺杀,导致北方革命群龙无首。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扮演的是一个制衡双方,从中渔利的角色,他对辛亥革命有何贡献可言?因此 历史 书上说“窃国大盗”,十分公允。

嫖妓、贩卖鸦片、常年贪污军饷,与老庆记公司经理庆亲王狼狈为奸,促使清朝最后革新失败。如此种种,谈何圣人,未免太过厚颜无耻贻笑大方。

袁世凯的优点也有很多,他因为考不中功名,很是痛恨,曾经给家人信件中说“不能博一举人,死不瞑目”,也被体制内知识分子调侃,张謇骂他考不中秀才是有辱先人,他自吹说做事不需要文凭,只需要才能,辜鸿铭笑他说“世间事情都需要学问才能做成,唯有挑大粪不需要学问”。张之洞宰相兼大学士,而他只有宰相没有大学士的头衔,又被官场调侃,他自己也很羞愧,因此袁世凯反对建制,有反抗精神,他融入不进去传统的这个酱缸,因此他在朝鲜提拔了许多留美归来的学生,比如唐绍仪等人,也接受西方练兵办法,就好像是在说“我考不中功名有什么打紧?你们的学问尚且不如西洋人的有用,我学西洋人,就比你们强了”。

但他也因为学识有限,没有接受西方思想,只是学习办法来弯道超车,因此他的得势,对中华民国来说,是一出悲剧,一个太会伪装的愚昧小农封建官僚上位了。

他不接受民主,称中国人扫雪都各扫门前的,怎么能让他们民主?有人回答说“总是可以培养的”,袁世凯不屑道“恐怕要上百年了”。

他称帝时,1193票,全票通过,投票者需要实名签名,并且不投不允许回家,议员们被他派去的便衣包围了整整一天,晚上九点才得以离开。

他称帝前,列强都表态支持,尤其是看重日本的态度,袁世凯才如此有恃无恐,他认为二十一条已经换来承诺,墨迹未干,越早上位越稳妥,但实施过程中,中国各省反对声音压制不住了,导致友邦有些惊诧,袁世凯被迫将登基仪式从简,比较狼狈。

后来袁世凯怪罪旁人误导了他,但他称帝一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起码自1912年就开始布置的,发一场三四年的迷梦,也许就是袁世凯的本事吧。

有人连袁世凯称帝都能洗,说是君主立宪,集权办大事,这种话说出来简直家里人都不要了,君主立宪一心为国的袁世凯,为何要推翻宣统皇帝?宣统皇帝的名望和支持者不比他袁世凯多的多?

洗白袁世凯的人大多认为革命党军根本没法和北洋敌对,但是到了这个问题时恐怕要说“当时革命军太多,袁世凯保不住宣统”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