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廖氏分布在哪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11-2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县锣圩镇高一村。绝大多数人都姓廖
第2个回答  2009-05-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5-09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4个回答  2009-05-21
天等县廖氏 何都镇廖氏,分布在中和街、汉洞、定明3个村。中和街廖氏始祖富和,于清顺治年间由湖南零陵县生桑屯移居天等县向都镇中和街。至今已繁衍至15代。向都镇福元屯廖氏,始祖廖白和廖马二公,于清顺治年间由湖南零陵县生桑屯迁来,至今已有300多年。向都镇金洞乡廖氏,相传祖籍福建,为广东长乐、兴宁的始祖德源的后裔。
金洞乡廖氏,相传祖籍福建,为广东长乐、兴宁的始祖德源的后裔。
扶绥县廖氏 江西岸村廖氏。江西岸村位于扶绥县城内,与县、镇政府一河之隔,是一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小半岛。村中廖姓是德兴公的后裔。传至13代祖圣和,始从灵湾迁至扶绥江西岸村落户,圣和是江西岸村廖氏的始祖。至今已传至26代。
防城港市廖氏 广西防城现住廖氏人数约5万人,是明朝弘治每周,由福建省上杭县迁来的。其中有绕广东的廉江(原石城)、梅县(嘉应)、广西的玉林、博白而来,主要来自在廉江长山镇至塘蓬镇居住了200多年的廖姓,他们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又陆续迁到原防城县大录落业。郡名同是“武威郡”。最早到防城大录居住的是10世祖伦昌、积昌、辉昌三兄弟。防城县(区)大录镇廖氏,现有13000多人,建有“有德廖公祠”,设有廖氏有德祠理事会。
上思县廖氏 叫安乡那布那郭屯廖氏,是敬修的后裔,敬修夫人萧氏生4子:文桢、文广、文庄、文经。敬修原籍福建上杭,其子由福建迁广东,再由广东迁广西,今防城、合浦、浦北、上思均有其裔孙居住。那郭屯廖姓1世祖敬修,2世祖文广。叫安乡叫昔屯廖氏,祖籍广东南海县。1971年由广西上思县百包乡凤凰村迁入叫昔屯居住。
钦州市廖氏 钦北区四村廖氏,分布在钦州市钦北区大垌镇文头麓、小董镇鸭屎坪、板城镇杨屋山和新塘岭等4个自然村。50年代申报汉族(始迁祖原址邕宁县那楼镇那务村的廖姓后裔均为壮族)。先祖由广西宾阳县续迁邕宁县永安村,再迁那务村。在永安初时有廖若干、廖若梅。廖若干生4子,第三子云权迁那务村。云权据传为明末抗清英雄,立誓“宁为明朝鬼,不做清朝臣”。他的孙子振凤(易名文盛)、振威(易名文选)二公避乱徙居钦州,是钦北区四村的始迁祖。如今四村廖姓文风之盛,不亚于城市。小董镇石龙村廖氏,小董镇石龙村青山秀水,风光绮丽,土地肥沃,盛产稻米,所产大蒜驰名远近。石龙村廖氏开基祖是文贵。明末清初,太始祖明玉从潮州府大埔县迁居广西灵山县那隆镇高兰垌村,其后裔志杰又迁至钦州沿海的平吉三冬村,传至芳儒之子文贵再迁至小董镇石龙村,至今已有200多年。
苍梧县廖氏 京南乡沙占村廖氏,远祖籍隶江西,分支迁福建汀州宁化县石壁寨,分支再迁广东省广州。远祖为崇德公,历代瓜瓞繁衍。传至遗清,为沙占廖姓始祖。现已繁衍至13世。古榄村廖氏,散居在古榄、蒙冲寨、古董、岭岭、南毛、深步、立木、礼田、岭坪、双方坪和狮寨各地。开基祖仞弘,是江西崇德第26代孙野仙之子,于明朝洪武年间从广东迁入广西,初为商贩,走村串户,最后落脚古榄村,开基创业。旺甫镇龙洞平岭村廖氏,始祖廖槐,字永享,原籍福建汀州连城县,明初任都尉之职,后移居粤东田州演庄。传3世至廖观有,迁广西苍梧县旺甫镇龙洞村平岭小冲上木坪。观有是苍梧县旺甫镇龙洞平岭廖氏的1世祖。平岭村是当地有名的文化村。廖大谦,字若荣,追随孙中山革命,与李济深是亲密的朋友和同乡。
岑溪廖氏 最先人岑的廖氏始祖是廖野仙(思梅),原籍江西临江府新淦县长牌里二十九都。野仙于元朝至正年间宦游来岑,始居岑溪都宫,传数代后部分后裔分居于县城,再传数代逐渐散迁于各地,至今已传28世。其次迁入岑溪的是廖世北,明朝时期从广东罗定迁入,始居归义罗沙,后分支移居各处。近百年来有广东信宜县爱峰公养中后裔迁至岑溪南渡、高坡、南渡街落业。以上各支全是崇德公的后裔。岑溪廖氏有天葬墓,是件世所罕见的奇事。5世祖廖章,弘治拔贡,任道州知州,终于任所,运柩归岑,途中至斗塘根子岭,适值天晚,停柩岭上,第二天早上发现灵柩已为蚁穴所掩没,于是便让灵柩就地天葬,该墓一直奉祀至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