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济南中考语文试题

06,07,08年的济南中考语文试题都考了哪些文言文和古诗词?
就是说,这几年济南的中考文言文考试都考了哪些文言文?知道了就不用背了。
还有古诗词的

第1个回答  2009-05-07
没人知道啊1
第2个回答  2009-05-07
本周教学内容: 2003年全国各地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分析湖北省黄冈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2. 难点:理解命题的用意,有针对性地自觉主动地复习。
三. 试题分析
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试题,历年来备受各地师生关注,试题改革意识强,有超前意识,体现大纲精神,在平时教学中有典范作用。因此,研究一套好题决不是就题论题,而是通过试题落实大纲对教学的要求,检测平时教学是否体现大纲精神,明白教材与大纲的关系,从中把握教学规律。下面就湖北省黄冈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进行评析,采取先摆出试题,然后就试题进行点评的形式,这样对照点评理解试题,有助于改变答题的盲目性,逐步增强解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无形中可以解脱对考试的压力。
[试题]
一、积累运用(15分)
1. 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B. 先帝不以臣卑鄙( )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倡”,倡导)
C. 义兴人谓为三横( )
D. 黄发垂髫( ) 至若春和景明(日光)
[点评]
本题考查的重点有两点:一是识别拼音的正误,二是对词意理解的正误。共4项,每项的前半题是识别拼音,后半题是识别词意。正确选项是C,“横”在此应读“ ”。
这一题的要点是:
1. 通过识别拼音,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横”为多音字。
2. 利用选择题的形式,可以从多角度考查对知识积累的情况。
3. 本题所选用的材料全出自于学过的文言文,其中考查了通假字,古今词义的变化等文言知识,但又不出现“通假”、“古今词义”等要求。
4. 体现了课标对拼音教学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识别拼音,不强调学生去拼写。从200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分析,凡考查拼音的题,均是识别的形式,比如北京市、北京海淀区、天津市、福州市、四川省、杭州市、长沙市、黑龙江省、广州市、苏州市、哈尔滨市、广西省、甘肃省、青海省、贵阳市、桂林市、舟山市、湘潭市等。有的不考拼音,但绝无一份试卷考查让学生拼写,这是当前拼音考查的主要特点。
应注意的问题是:
平时的训练,还要从拼写入手,不要因不考而不去拼写。达到识别拼音的关键仍然是平时拼写的积累。
[试题]
2.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2分)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_________;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__________;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___________;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___________。
A. 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B. 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C. 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D. 不停的絮絮叨叨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其考查的要点是:
1. 看是否抓住反音词语的理解,比如“和风细雨”要选B项;“寥寥的片言只语”要选D项;“直对相知的友人”可选A项,“面对面的激烈争辩”可选C项。
2. 从“可以……也可以”这一句式考虑,理解上半句的“可以”,去选下半句的“也可以”。
3. 注意答案应放的位置。从题干的提示看,强调“正确的顺序”,则应按B、D、A、C的顺序填在题干后面的横线上。从选段中留出的横线看,也可以把答案直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这主要是因为题干没有明确的要求,
[试题]
3. 按要求默写。(3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许多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建设祖国的浪潮中,老一辈的建设者们无不欣慰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赵翼《论诗》中相关诗句回答 (3)李白的诗以夸张、奇特的想象见长,请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积累,重点是背诵,形式是默写。第(1)题是直接默写,(2)题是联系现实运用型的默写,(3)题则是理解运用型默写。共同的特点是出自名家名篇中的名句。
[试题]
4. 某列车长曾为冬天乘客不肯随手关门大伤脑筋,于是在每节车厢里贴了一张告示:“为了大家的舒适,请随手关门。”告示贴出后,情况有所改变,但收效不大。列车长灵机一动,将告示中的对象作了改动。改写后的告示为“_____________”。从此,情况大有改观。你知道列车长的告示是怎样改写的吗?请在横线上写出。(2分)
[点评]
这是一道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的语言运用题。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认真阅读选段的文字,正确理解题意。
2. 认真分析原贴告示的内容,按题意找出原告示的不足。从原告示的内容可以排除“请随手关门”是没有问题的,而“为了大家的舒适”句中“为了舒适”也不存在问题,只有“大家”是可以改动的。为什么“大家”的收效不大?这是考虑的重点。
3. 根据上面的分析,只要改成:“为了您的舒适”就可以了,因为这一改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就是说你随手关门,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所以情况就大有改观。
[试题]
5. 下图是中国邮政继1991年和1998年发行的抗洪赈灾邮票之后所发行的反映我国重大灾害的第三套邮票,主题为《万众一心,抗击非典》。请仔细观察这枚邮票,用简洁的文字对其构图设计及含义加以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本题考查重点是观察这张邮票,然后用语言概括说明这张邮票,其要点是:
1. 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张邮票的构图设计,即都有哪些内容,左边是中国结,右边是白衣天使(上方)锁定“非典”病毒的枪口。
2. 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样构图的含义。从全图看,画面象征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非典”。
3. 本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利用邮票考查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
[试题]
6. 按要求答题。(3分)
已知:①备考前夕:某学校初三(2)班晚10:30下自习
②班主任有令:每晚下自习后须自学一小时
求:考入重点高中
解:眼皮十分沉重
答:九年寒窗苦,苦海无边
这是一道特殊的数学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另外,请给该学校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信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本题联系考生的生活实际,针对学校违背教育规律,用熬时间、加重学生作业负担,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等问题,利用解数学题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提出合理化建议。本题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 联系考生实际,联系教学实际,呼唤考生的良知,引导学生说真话。
2. 试题形式新颖,一个沉重的问题,让学生在轻松中去考虑,去解答。
3. 引导考生透过现象去捕捉本质的信息,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加深阅读的层次,提高阅读的水平。
4. 让考生提合理化建议是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尊重考生的人格,把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3 我找到了一份中考语文复习的必备材料(望置顶+精品)
[试题]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3题。(15分)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 全诗以_________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感受。(2分)
8. 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2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横柯上蔽( ) (2)窥谷忘反( )
10.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理解填空。(3分)
①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2.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
本题是古诗文阅读,共七道小题,占15分。本题的特点是:
1. 不仅考查了对古文的阅读,也考查了对古诗词的考查。
2. 所选篇目是调整后的新篇目。
3. 试题拟得深浅适度,考查的角度较全面。其中第7题从古诗的特点出发,出了两个填空,只有读懂这首诗,才能填好这两空。第8题是对名句的理解,这也是读古诗的一个重点。第9题是对古文中的实词和通假字的考查。第10题是翻译古文。第11题是对文章的理解。第12题是比较阅读。第13题是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试题]
(二)阅读《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完成14~18题。(14分)
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
21世纪的住宅花样繁多,适合各种不同人的需求。
如果你是个“小气鬼”。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在住宅中普及太阳能发电是日本政府“阳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通产省计划到2010年将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发电能力达到500万千瓦,使100万户的居民可以依靠太阳能发电设备给自己提供足够的电力。政府还和电力部门达成协议,白天居民家庭的富裕电力可以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日本早从1994年开始促进普及太阳能发电,并设立“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补助制度”,对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给予50%的财政补贴。2001年财政用于个人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补贴预算达160亿日元。
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这一款被澳洲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建筑师视为澳洲人的世纪房屋,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室内顶棚空间种植着下垂式倒挂草本植物,室外平缓宽大的房顶或外墙壁爬满藤本植物。从外部看,整个房屋与周围地面连成一体,完全变成绿色。预计本世纪中期将全面普及“绿屋”,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将变成绿色植物编织的城市。而堪培拉每个新建房住户都可得到一份市政府的丰厚“绿礼”:15棵不同品种的树木和30丛灌木。并在新居落成之日,由身穿绿色制服的志愿者帮助栽种。

作者:qxf1992 2007-3-14 02:22 回复此发言

--------------------------------------------------------------------------------

4 我找到了一份中考语文复习的必备材料(望置顶+精品)
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也采取了“绿色建筑”设计,所有房间都可以自然通风,冬暖夏凉,而其中消耗的能源,98%都来自太阳能。也有人提出下世纪要住在“摩天城市”,来解决越来越拥挤的人口问题。学者们说,这种城市其实就是一座高达千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据说美国有人正打算筹建528层、1500米高的建筑物,可供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在上面居住。
总的来说,21世纪人类会有更个性化的住处,因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想象力,让自己住得舒服,住得有新鲜感。
14. 文中绿色住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几类。(4分)
15. 标题“绿色住宅”中的绿色指的是什么?(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概括回答“小气鬼”是如何利用太阳能资源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下列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2分)
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自己设计一套“住得舒服”、“有新鲜感”、“富有个性化”的未来住宅。(要求用图设计住宅,对住宅的主要设施配上文字提示,设计图画在右边空白处)(3分)
[点评]
本题是说明文阅读,共五道小题,其特点是:
1. 选材新、短、时代气息强,有丰富的信息。
2. 体现环保意识。
3. 试题精巧,有创新意识,虽然没有直接考查说明知识,但又从不同角度考查了有关说明文的内容。比如第14题考查了两层意思,一是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二是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15题考查对题目中某一词语的理解,而且和14题很容易弄混,需要认真阅读。14题是针对全文,整体感知后答题;15题是针对标题,突出“绿色”,而且从3个方面去理解,仍然需要对全文的把握,两题考查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但又有联系。16题是解读第2自然段,抓重点内容,17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8题是一道很有创意,既联系实际,又发挥想象,不仅有画图知识,还要用文字提示,是一道综合性动脑、动手的开放式的好题。
[试题]
第3个回答  2009-05-09
不可能有捷径的,好好看看书吧,不要想这些,思维开阔点,到时候一定能应付的不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