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江山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在我的印象中,哪吒是叛逆熊孩子,大闹东海、反抗父权,然后托莲重生的这样一个形象。

去年9月份正好没什么电影好看,再加上这部片子一直在破票房纪录,豆瓣评分有8.6分,就领着孩子去看了。这部影片的人物性格和我印象中很不一样,哪吒成了有黑眼圈的小魔童,李靖成了好父亲,太乙真人不再仙气飘飘,而是宠爱徒弟的大胖子,敖丙也不再是纯粹的反派,整个电影的创作标新立异。

《哪吒之魔童降世》主要讲述的是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能助周伐纣;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3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太乙真人受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的儿子哪吒身上。然而阴差阳错,灵珠和魔丸被申公豹掉包。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却成了混世大魔王,尽管有父亲李靖、母亲殷夫人以及师傅太乙真人的关爱,但他的成长十分坎坷, 魔丸转世,从小遭受陈塘关百姓的歧视、排斥、嘲笑和敌对。  也因此,他性格孤僻、冷漠、叛逆、憋屈、玩世不恭,时不时就要跑出门大闹陈塘关百姓,让大家也不得安生。灵珠化身的东海龙王三太子敖丙是申公豹的徒弟,与哪吒不打不相识,成为对方唯一的朋友。

在哪吒保护陈塘关百姓、历经天劫的时候,敖丙为了救哪吒,用万龙甲抵挡了部分天雷,但他们还是肉身被毁,最终被太乙真人用一朵莲花护住了魂魄,两人依旧是最好的朋友。

除了电影的主题:扭转命运,打破成见吸引人之外,它还有几大亮点给了我思考和启发。

1.成见之思

电影里的哪吒,是一个从出生就承受着世界的误解,被冷漠孤立的人。

如何小心翼翼在世人的成见中,孤独而倔强地活下去,是童年哪吒面对的生存命题。

陈塘关百姓对自身以外的生物统称为“妖怪”,在他们头脑里,出生时异于常人的哪吒是妖;救下他们性命的敖丙,因其龙族的身份也是妖。

凡我异族者,皆是妖邪。

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凭你怎样努力都休想搬动。”

因为经常闯祸,他被父亲关在结界里,哪吒唱: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

他只是用这种玩世不恭的方式假装自己不在乎。

哪吒刚开始觉得自己是异类,故而很叛逆,被误解也若无其事。

父母为了鼓励他,谎称他是灵珠转世,只要好好修炼,便能获得百姓爱戴。

为了这个理想,哪吒潜心修炼,一心求得世人的认可。

生辰快来时,一听说老百姓们都来祝贺他,他是那么的兴奋。其实老百姓都是受他父母所托才来。当申公豹戳穿真相,哪吒得知原来自己是魔丸,注定遭受天劫,顷刻间他所有的信念都坍塌。

没有了假装不在乎,也没有了全心求认同,他冲破了他人目光的牢笼。他说了影片最燃的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我命由我不由天”,果真如此吗?

2.天命所归

“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从小被教育人定胜天,天就成了命和人的对抗因素,那天到底是什么?

是环境、不可抗因素、需要对抗的事情吗?

天,其实代表着不同维度的能量,它承载着我们的生命。

整部影片中,哪吒自带魔性、顽劣成性,但是在海怪捣乱、敖丙发难、天劫来临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陈塘关老百姓、还命于父亲,以大无畏的勇气面对命运的考验。哪吒自我转变的过程,也不是单单靠他自己完成的。

他的成长和转变,得益于天的支撑。

第一重天:至亲家人。

哪怕哪吒是魔丸转世,他的父母不带有丝毫成见,纯粹地爱他,教导他一心向善。

哪吒父亲身为陈塘关总兵,世代除妖,自己的儿子却是个妖怪,他一直自觉对不起百姓。刚出生时,李靖曾经拿起大刀想砍了哪吒。在外闯祸时,也下令将小哪吒关在府中。可是,在哪吒“天劫”将到之时,李靖送他去太乙真人处修行,并非是想困住他,怕他在人间作恶,而是望他掌握更多本领,能在人间好好活着。

原来,作为父亲的李靖已经上天求到改天换命符,决定在天雷灭魔丸时,以命换命,替自己的儿子去死。

相比哪吒,敖丙虽是灵珠托生、长相俊美,但是生下来就被龙王灌输观念,他是为了全龙族脱离苦海而生,是有使命的。

两种父母之爱,一种是无条件的爱、一种是带着使命、控制欲的爱,造就了孩子两种不同的命运选择,这一重天对人的影响多大?我们能够感受得到。

第二重天:至情师友。

一开始太乙真人因为一时疏忽被申公豹偷走了灵珠,虽然他自告奋勇成为哪吒的师傅带着自我赎罪的意味,但是不难看出这位看似糊里糊涂的师傅,对待哪吒却是至情至性,甚至不惜最后搭上百年修行救回哪吒的一条魂魄。

还有敖丙,他对哪吒是没有偏见的,他们在海边谈心、踢毽子,他们在一起就看到了真正的自己。在关键时刻,如果没有敖丙和他共患难、一起对抗天劫,估计哪吒再不认命也难逃一死。

第三重天:灵珠本命

而哪吒却顽劣,有很强的好奇心,更喜欢去外部环境去冒险,敖丙内敛、本性纯良,但父亲和师傅都让他去控制、去毁灭、去证明。

历劫之时,他们打破成见,选择做真正的自己。

“我命由我不由天”虽然够燃,但“我”与“天”本来就不是对立的,我们自古就遵循“天人合一”的平衡理念,对于孩子,如果一味地认定“我命由我不由天”,非要通过对抗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那就会自己给自己制造出无数的对抗、困难出来,甚至把那些原本能成为助缘的家人、师长、朋友,变成自己最大的对抗的势力。而如果孩子能够看到“天”之能量对自己的支持,能够接纳这种能量,那自己就像顺水行舟、乘风踏浪。

所以我命由我亦由天。

3.指点江山笔

影片中很美的一段意象,就是太乙真人为了教导哪吒学功夫,拿出自己的宝物“江河社稷图”,带着哪吒在里面修行。同时为了稳住哪吒,李靖夫妇和太乙真人哄骗哪吒是灵珠托生、自带神力,所以老百姓才怕他,而他要是修好了仙术,就可以出去替天行道、匡扶百姓了。

而敖丙的父亲和师父把所有的宏愿都压在他身上,“我给了你这么多,给了你灵珠,给了你万龙甲,你的命,不只是你自己的。”

身负全族人的希望,他没有选择,只能成为一个最完美的工具。

就像那些成为父母生命延续的孩子,穷一生心力完成父母的理想与荣光。

当我们是父母。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很多时候父母亲在孩子的童年时期,给孩子植入一些不恰当的、限制性的信念,不仅带来孩子们更大的对抗,更有可能让孩子在后面的很长的人生道路上重复类似的悲剧而不自知。

人和人力量传递的一根纽带就是“坚信不疑”,一旦怀疑,力量的基石逐渐崩塌,如果我们和孩子之间是长期对抗的,他感知不到父母的爱,父母也感知不到他的情绪。你看见孩子在流泪,但却感受不到他有多难过。就像你无意中踩了陌生人一脚,对方说:你干嘛?你可能会觉得:不就一脚吗?有那么疼吗?但有时候就是很疼,那个地方可能受过伤,但你却是不知道的。

我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哪里受过伤吗?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自己在教育中犯过什么错吗?我们也不记得了。

但我们是孩子的一片天,任何时候都是,不仅仅是小时候,如何成为承载他无惧风浪的的一片天,给他力量。让他知道他在父母这就是最宝贝的,独一无二的,无需跟任何人比,任何时候他回到家,拥抱随时都在,支持和鼓励也一直都在。

在哪吒的生日宴上,李靖许下心愿:“希望我的儿子一生平安。”

我们与父亲之间,似乎遗憾总是比快乐更多。

我们终于理解了他的苦心,却再也不能和他谈谈心;

我们终于活成了他的骄傲,却将永远失去他的拥抱。

我们能给与孩子指点江山笔就是坚信不疑,她一定是唯一的、最好的那一个。孩子的寻宝之路,从来不是我们能铺的。

当我们是师友,仍是这样一支笔,我们支持多少人,就能获得多少人的支持,我们为多少人服务,我们就能领导多少人。
相似回答